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事纠纷的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的分析

民事纠纷的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的分析

  • 字数: 3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532705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只要存在财产私有制,民事纠纷就不可避免。民事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社会就难得安宁与稳定,严重起来可能会引发刑事案件,甚至危及政权稳定。因此,预防和妥善处理民事纠纷,是执政者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民事纠纷的预防和解决机制日益丰富和完善。但是,在不同的时期或者阶段,由于治国理念和纠纷特质不同,民事纠纷的预防和解决机制各有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公证、人民调解、仲裁、民事诉讼、民事执行等为基本手段的多元化民事纠纷预防和解决体系。这一体系不但与民事纠纷的多元性、私权的可处分性特征相适应,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社会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习近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不但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也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再次指出,必须促进社会和谐,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目录
和谐社会的思想与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
第一章 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和谐理论
二、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理论
第二章 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新内涵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二、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以人为本
第三章 和谐社会的利益关系与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
一、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
二、和谐社会法治的特征
三、和谐社会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
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当代社会公众的解纷选择取向
一、为什么和解会成为社会公众纠纷解决策略中占绝对优势的优选
二、与调解相比,为什么民事诉讼并未体现出对社会公众更强的吸引力
三、为什么年轻市民会有武力解决纠纷的冲动
四、行政解纷功能在一般意识层面与具体化选择和判断层面的差异
五、为什么几乎没有人将仲裁作为纠纷解决策略中的优选
第五章 什么因素在阻碍公众选择调解
一、近年来我国调解人员专业化进程究竟进展如何
二、调解协议效力问题接近解决了吗
三、对调解保密性与调解程序公正性的影响
四、调解电视节目的影响有多大
第六章 信访与行政机关的纠纷解决
一、何时去信访
二、什么案件去找行政机关解决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第七章 诉讼外调解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一、和谐真义与诉讼外调解体系
二、人民调解的现状与完善
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的现状与完善
四、行政调解的现状与完善
第八章 仲裁的意义及其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一、仲裁在和谐社会中的角色
二、具体仲裁制度的完善
三、仲裁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