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
字数: 2131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其他
作者: [美]·范·内斯·迈尔斯著
出版日期: 2019-01-01
商品条码: 1150505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28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36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美国有名史学家?范?内斯?迈尔斯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作品让他所在的辛辛那提大学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机构变得名声大振,这样的现实影响力在所有历史作品中都是极其罕见的。2.迈尔斯教授因为这些作品的受欢迎而广受尊敬,去世时辛辛那提大学降半旗为他志哀。3.迈尔斯教授写作这些作品时,所费精力之大,态度之严谨,功力之扎实,都是常人所远不及的。他对于历史地点的知识,都是通过旅行获得的。在一次考察中,他不得不在亚马孙的荒野中亲手埋葬了弟弟。他经常去教堂,但他的书秉持进化论的观点,他因此而遭受到不少的辱骂和指责,仍然不为所动。4.语言优美,通俗易懂,评价极高,“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饱受赞誉。5.从东方文明古国,到希腊,到罗马,到中世纪,直到近代,一气呵成;断代史与通史互相参照,互为补充,理想搭配;市面之上,独此版本。6.内附经典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7.我国的史学大家何炳松、周谷城,甚至文学名家矛盾都受其影响,强烈推荐。8.以一人之力,博览列国,贯通古今,体例之完善,条理之清晰,都是寻常的历史作品所无法望其项背的。9.史观明确独到,史料非常不错详实,确实是一套值得信赖的史学力作。
内容简介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系列”由4部断代史《希腊史》《罗马史》《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和1部《世界通史(上下册)》组成。4部断代史组成一套,就是希腊及以后的西方通史,《世界通史》囊括了这4个阶段,还包括了古代的东方历史。这套书是迈尔斯教授很主要的历史作品,发行量巨大,广受好评,为他所在的辛辛那提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让它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机构变得名声大振。作品结构清晰,体例完善,语言优美,“阅读的时候能感到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而且“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备受赞誉,是真正的学术性与通俗性完美融合的历史著作。
作者简介
?范?内斯?迈尔斯(1846–1937),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历史与政治经济学教授。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足迹极广,他对于历史地点的知识,都是通过旅行获得的。在一次考察中,他不得不在亚马逊流域的荒野中亲手埋葬了弟弟。他写作历史书的时候,辛辛那提大学还是一个不知名小机构,因为他的书发行量巨大,给辛辛那提大学带来很大的名声。他的历史书写得极好,“阅读的时候能感到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因此而得到很高的评价。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及成就,都在辛辛那提大学。他去世后,辛辛那提大学国旗降半旗为他志哀。
目录
希腊史阶段 希波战争前的希腊(远古至公元前 500 年)章 土地与种族 / 003第二章 希腊文献中的史前希腊 / 014第三章 信史时代希腊人的遗产 / 029第四章 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崛起 / 046第五章 殖民时代 / 057第六章 僭主时代 / 067第七章 希波战争之前的雅典历史 / 074第二阶段 希波战争(前 500—前 479)第八章 希腊笼罩在波斯帝国崛起的阴影之下 / 093第九章 伊奥尼亚人起义 / 102第十章 大流士两次远征希腊 / 107第十一章 薛西斯入侵希腊:挺进塞尔马 / 117第十二章 薛西斯入侵希腊:温泉关与阿提密西安 / 124第十三章 薛西斯入侵希腊:萨拉米斯 / 135第十四章 马铎尼斯的征战: 普拉提亚战役与米卡勒战役 / 145第三阶段 从希波战争的结束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开始(前 479—前 431)第十五章 雅典帝国的形成 / 159第十六章 伯里克利时代 / 177第四阶段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 431—前 404)第十七章 战争的直接原因:克基拉岛与波提狄亚的麻烦 / 189第十八章 从战争开始到《尼西亚斯和约》 / 197第十九章 从《尼西亚斯和约》到西西里远征 / 225第二十章 西西里远征 / 231第二十一章 从西西里的灾难到雅典的衰落:德西里亚战争 / 253第五阶段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至希腊被罗马征服(前 404—前 146)第二十二章 斯巴达的霸权 / 269第二十三章 底比斯的霸权 / 278第二十四章 西方的希腊人 / 284第二十五章 马其顿王国的崛起:腓力二世的统治 / 291第二十六章 亚历山大大帝 / 298第二十七章 从亚历山大去世到罗马人征服希腊期间的希腊-东方世界 / 309第六阶段 希腊艺术、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二十八章 希腊的建筑、雕塑与绘画 / 321第二十九章 希腊文学 / 341第三十章 希腊的哲学与科学 / 357第三十一章 希腊人的社会生活 / 371参考文献 / 381罗马史阶段 罗马王国章 意大利及其早期居民 / 003第二章 罗马王国 / 007第二阶段 罗马共和国(前 509—前 31)第三章 共和国早期;平民向贵族要求平等权 / 025第四章 意大利的征服与统一 / 035第五章 罗马向半岛外扩张 / 042第六章 共和国的最后100年:革命时期 / 064第三阶段 罗马帝国(前 31—476)部分 元首统治时代 / 093第七章 帝国建立和奥古斯都的元首统治 / 093第八章 从提比略到戴克里先即位 / 101第二部分 君主专制时代 / 120第九章 戴克里先与君士坦丁大帝的统治 / 120第十章 西部罗马帝国的解体 / 128第十一章 罗马人的建筑、文学、法律和社会生活 / 139第四阶段 日耳曼 - 罗马时代或转型时代(476—800)第十二章 野蛮人王国 / 159第十三章 教会及其制度 / 163第十四章 拉丁民族与日耳曼民族的融合 / 172第十五章 东部罗马帝国 / 176第十六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 178第十七章 查理大帝与西部帝国的复兴 / 183参考文献 / 187中世纪史总论:欧洲文明的主要因素 / 001阶段 黑暗时代(公元 476 年罗马帝国灭亡至 11 世纪)章 日耳曼人大迁徙 / 011第二章 蛮族的皈依 / 023第三章 隐修制度 / 036第四章 拉丁民族与日耳曼民族的融合 / 043第五章 东罗马帝国 / 051第六章 穆罕默德与萨拉森人 / 061第七章 查理大帝与西部帝国复兴 / 080第八章 北欧人:维京人的到来 / 091第九章 神权的崛起 / 103第二阶段 复兴时代(11 世纪初至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第十章 封建制度与骑士制度 / 113第十一章 诺曼人 / 132第十二章 神权与君权 / 142第十三章 十字军东征 / 150第十四章 神权巅峰及其世俗权力的衰落 / 180第十五章 蒙古人与奥斯曼人 / 188第十六章 城镇的发展 / 198第十七章 大学与经院学者 / 214第十八章 文艺复兴 / 226第十九章 民族国家的形成 / 253参考文献 / 309译后记 / 343世界近代史阶段 宗教改革时代(从1492年美洲大陆的发现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章 地理大发现与近代殖民的开始 / 003第二章 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 / 013第三章 西班牙的崛起;西班牙与天主教的关系 / 028第四章 都铎王朝和英国宗教改革运动 / 038第五章 荷兰独立战争:荷兰共和国的崛起 / 058第六章 法国的胡格诺战争 / 067第七章 三十年战争 / 073第二阶段 政治大革命时代(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到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部分 君主专制时代:政治大革命序曲(1648—1789)第八章 君权神授思想与君主专制制度 / 081第九章 路易十四统治下法国的支配地位 / 086第十章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国革命 / 095第十一章 俄罗斯的崛起与彼得大帝 / 119第十二章 普鲁士的崛起与腓特烈大帝 / 128第十三章 18世纪的英国 / 134第十四章 仁慈君主约瑟夫二世皇帝统治下的奥地利 / 143 第二部分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1789—1815)第十五章 法国大革命 / 146第十六章 执政府与拿破仑帝国 / 175第三部分 从维也纳会议到《凡尔赛条约》(1815—1920)第十七章 维也纳会议与梅特涅 / 196第十八章 二次复辟后的法国 / 203第十九章 从滑铁卢战役到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 / 209第二十章 意大利的解放和统一 / 220第二十一章 新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 230第二十二章 从维也纳会议到次世界大战前的俄罗斯 / 243第二十三章 新工业主义 / 250第二十四章 欧洲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扩张 / 253第二十五章 向世界联邦的进化 / 271第二十六章 次世界大战 / 275参考文献 / 313世界通史(上册)章 总论:史前时代 / 001编 东方国家第二章 人类种族和民族 / 015第三章 古埃及 / 018第四章 巴比伦尼亚和亚述 / 027第五章 希伯来人 / 037第六章 腓尼基人 / 041第七章 波斯帝国 / 044第八章 东方古国 / 048第二编 希 腊第九章 土地与人民 / 055第十章 希腊神话与爱琴文明 / 060第十一章 信史时代希腊人的遗产 / 066第十二章 斯巴达的崛起 / 072第十三章 殖民时代与僭主时代 / 076第十四章 希波战争之前的雅典历史 / 082第十五章 希波战争 / 087第十六章 雅典帝国 / 093第十七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与底比斯的霸权 / 098第十八章 亚历山大大帝 / 106第十九章 从亚历山大去世到罗马人征服希腊期间的希腊-东方世界 / 111第二十章 希腊的建筑、雕塑与绘画 / 115第二十一章 希腊文学 / 122第二十二章 希腊哲学与科学 / 128第二十三章 希腊人的社会生活 / 134第三编 罗 马第二十四章 意大利及其早期居民 / 141第二十五章 罗马的制度及王政时代的罗马 / 145第二十六章 共和国早期;平民变成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 / 152第二十七章 意大利的征服与统一 / 157第二十八章 罗马向半岛外扩张 / 162第二十九章 共和国的最后100年:革命时期 / 170第三十章 帝国建立和奥古斯都的元首统治 / 185第三十一章 从提比略到戴克里先即位 / 190第三十二章 戴克里先与君士坦丁大帝的统治 / 197第三十三章 西部罗马帝国最后100年 / 203第三十四章 罗马人的建筑、文学、法律和社会生活 / 211第四编 中世纪第三十五章 总论 / 223第三十六章 蛮族王国 / 227第三十七章 教会及其制度 / 230第三十八章 拉丁民族与日耳曼民族的融合 / 239第三十九章 东部罗马帝国 / 242第四十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 244第四十一章 查理大帝与西部帝国复兴 / 249第四十二章 北欧人:维京人的到来 / 253第四十三章 封建制度与骑士制度 / 256第四十四章 诺曼人征服英格兰 / 265第四十五章 神权与君权 / 269第四十六章 十字军东征 / 274第四十七章 神权巅峰及其世俗权力的衰落 / 281第四十八章 图兰人的征服:蒙古人与奥斯曼人 / 286第四十九章 城镇的发展 / 290第五十章 大学与经院学者 / 295第五十一章 民族国家的发展:国家政府与民族文学的形成 / 299第五十二章 文艺复兴 / 317世界通史(下)第五编 近 代第五十三章 地理大发现与近代殖民的开始 / 325第五十四章 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 / 335第五十五章 西班牙的崛起;西班牙与天主教的关系 / 347第五十六章 都铎王朝和英国宗教改革运动(1485—1603) / 355第五十七章 荷兰独立战争:荷兰共和国的崛起 / 372第五十八章 法国的胡格诺战争 / 378第五十九章 三十年战争 / 383第六十章 君权神授思想和开明君主专制 / 389第六十一章 路易十四统治下法国的支配地位 / 392第六十二章 斯图亚特王朝和英国革命 / 399第六十三章 俄罗斯的崛起与彼得大帝 / 418第六十四章 普鲁士的崛起与腓特烈大帝 / 424第六十五章 18世纪的英国 / 430第六十六章 法国大革命 / 438第六十七章 执政府与拿破仑帝国 / 462第六十八章 维也纳会议与梅特涅 / 479第六十九章 二次复辟后的法国 / 485第七十章 从滑铁卢战役到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 / 490第七十一章 意大利的解放和统一 / 500第七十二章 新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 508第七十三章 从维也纳会议到次世界大战前的俄罗斯 / 520第七十四章 新工业主义 / 527第七十五章 欧洲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扩张 / 530第七十六章 向世界联邦的进化 / 546第七十七章 次世界大战 / 550参考文献 / 585
摘要
1.意大利半岛的构成意大利半岛通常被认为由三个地区组成:北意大利、中意大利和南意大利。北意大利处于阿尔卑斯山与亚平宁山之间巨大的波河(Padus)盆地上。在古代,意大利的这一部分被划分为三个辖区,即利古里亚(Liguria)、山南高卢(Gallia Cisalpina)和威尼西亚(Venetia)。利古里亚包括北意大利的西南部,威尼西亚包括北意大利的东北部。山南高卢则处在这两个辖区之间,占据着波河河谷很好的地带,它的名字“山南高卢”,意思就是“阿尔卑斯山这一边(意大利)的高卢”,来自公元前6世纪找到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路,进而定居于这片富饶土地上的高卢部落。中意大利的辖区有伊特鲁里亚(Etruria)、拉丁姆(Latium)、坎帕尼亚(Campania),面朝西方,或者说面朝第勒尼安海;翁布里亚(Umbria)和皮塞努姆(Picenum),俯瞰东方,或者说俯瞰亚得里亚海;撒姆尼(Samnium)和萨宾(Sabines)地区则占据亚平宁的崎岖山区。南意大利包括的古代辖区有阿普利亚(Apulia)、卢卡尼亚(Lucania)、卡拉布里亚(Calabria)、布鲁提姆(Bruttium)。如果说亚平宁半岛像只靴子,卡拉布里亚就是“脚后跟” 1 ,布鲁提姆是“脚趾”。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南意大利的沿海地区,被称为希腊殖民区或者“大希腊地区”(Magna Graecia),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希腊称霸时期,在这些沿岸地区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希腊人城市。大岛西西里,就横卧在本土的南端,可能被视为意大利的一个分离片段,它的历史因此与亚平宁半岛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2.山脉、河流和海港意大利,像南欧的另外两个半岛——希腊和西班牙——一样,都有高山作为屏障。意大利的高山屏障是阿尔卑斯山,它横亘在意大利北部边境上。犹如希腊境内的品都斯山脉,亚平宁山脉作为一个巨大的脊梁贯穿整个半岛。它们从古拉丁姆向东覆盖了广阔的山地地区。在古代,这里滋养了一个强悍的山地民族,它不停地入侵生活在拉丁姆和坎帕尼亚地区文明程度更高的低地人的领土。于是,半岛这部分的自然结构便塑造了大部分的罗马历史,正如在苏格兰南北两部分的自然对比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形一样,数百年来,那里的山地人与低地人之间也充满了敌对情绪。意大利只有一条真正的大河——波河,它流经前面提到的、位于阿尔卑斯山和亚平宁山之间的北部大平原。一些小河从亚平宁山东部斜坡倾泻而下,不仅流程短,水量也很少。在流经亚平宁山西部斜坡的河流中,很具历史意义的一条叫台伯河(Tiber),罗马就发源于这条河的两岸。在台伯河的北部是阿诺河(Arnus),它哺育了古伊特鲁里亚的部分地区;在台伯河的南边是利里河(Liris),它是坎帕尼亚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很优良的意大利海港都位于西海岸,其中,那不勒斯港很负盛名。东海岸地势险峻,鲜有优良港口。意大利因此而朝向西方。我们得以注意到这一情形的重要事实是,希腊面向东方,因此这两个半岛,正如历史学家蒙森(Mommsen)所言,开始转过身来,背对彼此。这导致罗马和希腊的城市在许多世纪里几乎没有贸易往来。3.意大利早期居民:伊特鲁里亚人、希腊人和意大利人在历史的早期,意大利境内生活着三个主要民族——伊特鲁里亚人、希腊人和意大利人。史前时代,除了希腊人之外,它们全部进入了这个半岛。伊特鲁里亚人生活在伊特鲁里亚,他们是一个民族成分和渊源都不确定的民族,过着富有、文雅和靠海而生的日子,现在,这里又因为他们而被命名为托斯卡纳(Tuscany)。 1 他们看似是通过海路从东面进入意大利的。罗马人崛起之前,他们就是这个半岛居于领导地位的民族。其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使我们相信,他们从希腊殖民区的城市那里获益良多。伊特鲁里亚人接着又成了早期罗马人的老师,传授给他们文明的某些元素,包括军事惯例、建筑艺术方面的启发以及各种各样的宗教观念和仪式。坐在回公司的车上,我心潮起伏。在我的头脑里,关于凡桃的故事或许早已完成。只是,到今天我才有勇气把它写出来,并把它取名为《就过波澜不惊的生活》。我始终相信,那些美好的感觉还是藏在记忆里,如果忘不了,不妨把它当作滋养我们余生的养分。但生活依然得好好继续,有真的心死了,至少可以回想起“我还记得你曾经为我钟情过”,然后,收拾心情,过好我们的下半生,这就足够了。就过波澜不惊的生活,但愿我们在波澜壮阔的时候能做到波澜不惊。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