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通信元勋——张煦传

中国通信元勋——张煦传

  • 字数: 22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延锋,姜玉平,宋神秘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3131993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描绘了张煦院士一生学术成长的主要经历以及主要学术贡献。提出家庭环境,靠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靠前名校的接轨,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建设需求与个人志气与奋斗的结合,是成长为有名科学家的重要条件。本书梳理描绘了张煦院士一生学术成长的主要经历以及主要学术贡献。提出家庭环境,靠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靠前名校的接轨,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建设需求与个人志气与奋斗的结合,是成长为有名科学家的重要条件。
目录
第一章 无锡汀南
勤奋之家
书香之家
第二章 美好的大学时光
交通大学附中
交通大学
名师云集
第三章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砥砺初尝
勤勉与机遇
终身友谊
传统婚姻
第四章 哈佛与麻省理工
哈佛大学:学术与梦想
麻省理工:工程与实学
贝尔公司:学以致用
第十章 自律的乍活与乐观的人生
严谨与自律
梦想与追求
乐观与自信
誉满乾坤
附录一:著作出版与文章发表一览
附录二:人夺年表
参考文献
摘要
    靠前章 无锡汀南
     勤奋之家
     张煦(Hsu Chang),字艾西,汉族,1913年11月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
     无锡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太湖之畔,水资源很好丰富,加上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自古以来就以盛产水稻和鱼虾等各种水产著称。早在唐宋时期,无锡就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无锡紧靠太湖的正北岸,东、西和北三面地势均平坦开阔,河流水渠纵横交错。其东邻近苏州,北邻常熟,西邻常州、镇江,往西南是紫砂壶的有名产地宜兴,太湖南岸即是浙江湖州,再往南不远处便是美丽的杭州了。江南一带历来水路和陆路交通都比较方便,从无锡到这些邻近富庶的城市均只需左右的路程。因此,唐宋以来,这里已经是江南一带重要的交通枢纽。近代洋务运动以后,这里成为重要的轻工业基地。20世纪初,无锡已是作坊商铺林立、商贾云集之地,尤以棉纺、丝织业等很为发达。
     张煦祖上不知从何时起,好几代人早已定居无锡。张煦出生时,家住无锡市西大街17号(后改为33号),老房宅基地是其祖父经商留下的财产。1935年,张煦的父亲,时任无锡市建设局局长的张德载靠多年的工薪积累,在原地基上改建。新建的房屋是一栋独立的小院,属白墙黛瓦、中西结合式的小洋楼,分上、下两层,共有10间,供张德载夫妇和张煦四兄妹、张煦大伯的儿子等家人居住。这在当时的无锡也算得上比较体面的宅院了。新中国成立后,张德载将房子大部分交给无锡市房地产局管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无锡市进行市政工程改造时才拆除。
     张煦祖上,属于勤奋殷实的家族。祖父在无锡从事商业活动,涉及纺织等产业,家境还算富裕,经济上属于中等偏上的家庭。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无锡,经济文化比较发达,距离通商口岸上海也比较近,许多商人常有机会到上海从商,眼界自然较为开阔。上海作为我国很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兴办洋务很早,各种新式学堂、教会学校办学水平都比较高,江南各地殷实开明之家常将子女送往上海求学,以接受新式教育。很好幸运者还可进一步远渡重洋,留学海外。
     江南自古多才俊。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锡更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了。除了众人皆知的有名历史学家钱穆等,跟张煦一家有直接关系的,就有包括交通大学历目前很有名的校长之一、国学大师唐文治,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院长、代理校长张廷金,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创始人、有名电工专家顾毓?,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裘维裕,数理界有名的“胡氏三杰”(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等。在张煦的同辈中,有他的好友,跟他同年大学毕业,同在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后又同年赴美留学,成为世界有名实验物理学家的吴健雄;有早年考上清华大学,然后留学加拿大和美国,成为有名应用力学家的钱伟长;有张煦在交通大学的同班好友,后赴英国学习造船,成为我国有名造船专家的辛一心等,都出自无锡。
     张煦的父亲张德载,学名福霖,清光绪十年(1884年)正月初十出生于无锡。张德载早年就读于交通大学(时称南洋大学)附中,民国二年(191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科(时称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属三年制,校长唐文治)。当时的南洋大学秉承实业救国的理想,很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以致用。张德载在校期间,即与同学邓栽臣一起,在南京陆军地图测绘局局员华锦甫指导下,历时近百日,完成了《无锡城厢地图》的测绘工作,此为无锡城厢靠前张实测地图。
     张德载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陇海铁路工程处、宁湘铁路工程局任职。民国十三年(1924年)任无锡县水利工程局总监工,与水利专家胡雨人一起,抢先发售改建无锡西门桥。民国十七至二十七年,张德载先后在太仓、嘉定、无锡、苏州任建设局局长。在张德载担任无锡县政府技术室主任和县建设局局长期间,组织锡沪、锡宜、苏锡公路无锡段的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拓宽三下塘(今新生路)、复兴路和西德路(今人民西路),新建环湖路、第五监狱、茹经堂,参与荣德生建造宝界桥、开原寺的规划工作。他还配合江苏省地政局清丈和测绘无锡十七市乡全图,对全县地形进行航空测量,为无锡的城市建设、水利建设做出了贡献。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八年,张德载任江苏省赈济委员会及无锡县消费合作社理事、南京水利总局工务科长、南京水利委员会工务处长、韩承记营造厂工程师等职。在出任南京水利委员会工务处长期间,多次主持南京城厢水利涵闸、江岸堤防的修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张德载先后担任苏南水利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无锡市政建设委员会委员、无锡市建筑工程局与城市建设局工程师,并当选为无锡市靠前、二届人大代表及无锡市第三届政协委员,1999年编入无锡市名人录。
     在张煦出生的那一年,其父张德载刚刚大学毕业,又常年在外地工作,因此,张煦主要由母亲带大。待他长到10岁左右,其父回到无锡,在县水利工程局工作。父亲比较疼爱几个聪明好学的小孩,要求也比较严格,但平时工作太忙,没法具体照料。张煦青少年时期,其父学有专长,担任建设局局长多年,收入不菲。此外,父亲张德载还持有广勤棉纺厂和广丰面粉厂等公司的少量股票,并一度为广丰面粉厂董事会的监察人,享有一份额外的收入。因此,张煦小时候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就学也很顺利,没有遇上什么困难。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