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徒然草

徒然草

  • 字数: 12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日)吉田兼好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2304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与《枕草子》并称为日本随笔文学双壁;
周作人/郁达夫/席慕容/北村季吟钟爱的轻经典;
一部深刻影响中国、日本现代文人的智慧之作

2.一位日本法师的处世智慧,一部影响日本文学600多年的经典之作。
“人生在世,得能长存久住,则生有何欢?正因变幻无常、命运难测,方显人生百味无穷。”


3.“虽说浮生如逆旅,也不妨有盎然的意趣。”
“惜身、解愁、不烦他人。”
“与古往圣贤对话,观察季节时令之变,不失为沉静的修行。”

4.《徒然草》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件很愉快的事。 ——周作人

5.精装双护封,设计典雅精美。内文采用高品质进口纯质,手感顺滑,不错护眼。
内容简介
《徒然草》书名依日文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全书共243段,既有处事警语、经验感悟,又不乏奇闻逸事、四时风物。以其淡泊文字间所透露出的遁世真理而闻名于世,成为日本古典文学目前一颗璀璨明珠,是日本文学的入门经典,对包括周作人在内的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吉田兼好,1282—1350年,日本南北朝时期(1332-1392)的歌人、随笔家。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因精通儒、佛、道学与老庄思想,文学造诣深厚,又被后世称为“兼好法师”。

王新禧,日本文化爱好以及研究者,写作十余年,著有《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等书。翻译有日本小说《怪谈》、《平家物语》、《雨月物语》、《春雨物语》等。 
目录
《徒然草》无目录
摘要
    序段
     百无聊赖,终日于砚前枯坐,心中诸事纷繁,遂信手而书,其中或有常理难度、不可名状事,目为狂言可也。?
    
     段
     生于此世之人,欲求实多。御门[ 御门:指天皇。]之御位固已尊崇至极,竹园生[ 竹园生:指皇族后裔。“竹园”系西汉梁孝王刘武所营建的游赏之所,又名梁园、梁苑、兔园等。]之末叶[ 末叶:子子孙孙。],亦非人间凡种,皆高贵无比。如摄政、关白[ 摄政、关白:当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者,列位群臣之首,自是不敢奢求;即便是跻身内廷、称为“舍人”[ 舍人:在大内供职的侍卫。]之寻常臣子,亦不可小觑。其子孙纵然没落,而高姿雅韵不减。与之相较,稍稍逢时得志,便自大骄矜、目中无人者,由旁人冷眼观之,实不值一哂也。
     ? 世上罕有不慕法师者。然清少纳言[ 清少纳言(965~1025):平安时代有名女官,三十六歌仙之一,《枕草子》一书的作者。“清”是她的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职称。]却言:“出家者受人视若木屑”[ 出自《枕草子》第五段《爱子出家》。],此话确实有理。升座说法,鼓噪喧赫,仿佛炙手可热,然究其本体,又有何可取?诚如增贺圣[ 增贺圣(917~1003):指天台宗高僧增贺上人,为避名利之争而隐于大和国多武峰。为人洒脱,多有奇闻逸事传世。]所言,囿于沽名,有违佛祖圣教。不过虔心舍世、皈依修行者,却颇有可欣羡处。
     人之所望,皆盼容颜俊美。此等人但有所言,左右俱乐闻而不厌。因其有爱敬[ 爱敬:有魅力,让人觉得可爱、亲切。]而不多言,故使人相对终日亦无乏味之感。至于相貌堂堂、却无才德相辅者,低劣本性一朝被人识破,便是痛惋恨事了。
     人品姿容本系天生,而心性却可精益求精于贤之更贤。容颜、心性俱佳者,若不学无术,又与貌丑品劣者为伍,甚至于反不如此辈而为其所制,则着实遗憾也!
     男子之很可贵事,在于经书实学、善作文[ 作文:指擅长写汉诗。]、通和歌、晓管弦之道,谙熟典章制度及朝廷礼仪,足以为他人楷模表率,方称上品。书法工整,笔走龙蛇而挥洒自如;音声出众,善歌精韵而切中节拍。逢人劝酒,若固辞不免,亦能推杯换盏,尽力应酬。似此等,方为好男子。?
    
     第二段
     忘却上古圣代之善政,不解民间愁苦、国家凋敝,只知穷奢极欲,妄自尊大者,凡事必暗昧不明。
     九条殿[ 九条殿:指右大臣藤原师辅(908~960),平安中期公卿,博学多才,著有《九条殿遗诫》。]遗诫有云:“始自衣冠及于车马,随有用之,勿求美丽。”[ 《九条殿遗诫》原文即为汉文,此处直接照录原文。]顺德院[ 顺德院:上皇居所称为“院”。顺德院是日本第八十四代顺德天皇退位后的称呼。其于1210年登基,1221年退位。]亦曾记中诸事,云:“天皇着衣,以疏简为美。”?
    
    
     第三段
     万事皆能,独不涉风流之男子,正如玉卮无当,虽宝非用。[ 语出西晋左思《<三都赋>序》:“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卮”是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部。玉杯无底,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霜露侵衣、漂泊无定,心怀双亲训诫、忧心世人讥谤,忐忑不安、片刻无宁,以致独寝孤枕、夜不成寐。如此度日,方有趣致。
     然,亦不可一味沉溺女色。须令女子知晓,己身非轻易苟合之辈,斯为上佳。
    
     第四段
     来世不可忘于心,佛道不可疏于常。吾心念此深以为然。
    
     第五段
     人逢不幸而愁闷苦恼,以致落发出家、遁入空门,实乃草率之举。何不闭门独处,似在非在,于心无杂念中安然度日,更为适宜。
     显基中纳言[ 显基中纳言:指平安时代的权中纳言源显基(1000~1047),后一条天皇宠臣,天皇驾崩后在大原出家,法号圆昭。]曾云:“愿得无罪而赏配所之月。”[ “配所”是罪人流配之地。据《大日本史》,源显基少而好学,笃志典籍,仕途顺畅。但恩遇虽隆,显基却素有退隐之志,常言:“愿得无罪而赏配所之月。”]此语吾深有同感。
    
     第六段
     身份无论高贵或是卑微,总以无子嗣为妙。
     如前中书王[ 前中书王:指中务卿兼明亲王(914~987),醍醐天皇之皇子。他兼任中务省长官,此官职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中书令,所以被称为“中书王”。]、九条太政大臣[ 九条太政大臣:指平安末期公卿藤原伊通(1093~1165),1160年任太政大臣。有二子,都先于他去世。]、花园左大臣[ 花园左大臣:指平安后期辅仁亲王第二王子源有仁(1103~1147)。任从一位左大臣,在书道、礼仪、管弦、诗歌方面均有建树,是公家礼仪的完善者。]等,皆愿一族血脉绝于己身。染殿大臣[ 染殿大臣:指平安初期公卿藤原良房(804~872)。]亦借《世继翁物语》[ 《世继翁物语》:日本有名历史物语《大镜》的别称。但查此书,未见此话,类似言语出于《今镜》中,应系作者记忆错误。]言道:“若无子孙则为善事。后代顽劣,大是不妙!”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574~622):日本飞鸟时代政治家,推古朝改革的推行者。]生前督建陵寝时也有言:“此处当断,彼处应切,如此方能绝嗣!”
    
     第七段
     若爱宕山野[ 爱宕山野:位于京都嵯峨野深处,曾为墓地。]之露永不消、鸟部山[ 鸟部山:位于京都近郊东山,是有名的火葬场。]之烟恒不散,人生在世,得能长存久住,则生有何欢?正因变幻无常、命运难测,方显人生百味无穷。
     观诸世间众生,以人寿很长。蜉蝣朝生夕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能淡然豁达、闲适悠游,则一载光阴亦觉绵绵无绝;若贪得无厌、常不知足,则纵活千年,亦不过短似一夜梦幻。人生如寄,不得久住于世,徒然而待姿容老丑,有何意义?“寿则多辱”[ 语出《庄子外篇·天地》:“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年四十之内辞世,很是佳妙。过此年寿,便将忘却老丑,渐无自惭形秽之思,一心混迹人丛,抛头露面;待到夕阳暮年,又宠溺子孙,奢愿长寿以见彼等出人头地。似这般希图凡尘名利,全不懂人情物趣,耄耋丑态,流于下品。
    
     第八段
     世上很惑人心者,无过于色欲。人心实愚妄至极。
     衣裳所添之薰香,不过暂附其上,明知香难持久,却抵不住芬芳诱人,闻着不由心猿意马。昔有久米仙人,见河边浣女胫[ 胫:小腿。]白如雪,遂失神通[ 据《元亨释书》卷十八:“久米仙人,和州上郡人。入深山,学仙法,食松叶,服薜荔。一旦腾空,飞过故里,会妇人以足踏浣衣,其胫甚白,忽生染心,即时坠落。”]。盖因女子手足洁美、光泽丰凝,非同凡色。故惑人下坠,也自有其理。
    
     第九段
     女子美发,很惹人注目。而人品、气质等,即便未见其面,仅隔障晤谈,数语间亦可知悉。
     但凡女子媚态,哪怕寻常举止便足令男儿心魂摇荡。而女子寝不安枕,乃至于轻抛贞洁、自荐枕席,甘忍骂名,皆因色欲迷人也。
     爱执[ 爱执:又称爱著、爱染,佛教用语,指原先洁净的本性为外界情欲所感染。]之道,根深源远。六尘[ 六尘:佛教语,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与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相接,便能污染净心,导致烦恼。]之乐欲[ 乐欲:佛教语,指愿求、欲望。]固多,皆可厌离。唯有惑于爱欲者,牵缠难断。无论老幼智愚,尽皆如是。
     是故传言云:“以妇人发丝搓绳,大象能缚[ 据《大威德陀罗尼经》卷十九:“乃至以女人发为作纲维,香象能系,况丈夫辈。”];以妇人木屐制笛,吹之可引秋鹿。”女色之惑,男儿当谨慎惧戒也。
    
     第十段
     家居以舒适为要,虽系暂栖人世之所,仍不妨有其意趣。
     风雅之士居处幽寂,月色轻笼,沁入胸臆,别有一番风情。当世风尚,所逐者尽为俗趣,无一可取。此间则群树杂立、庭草不修,心向天然。箦子[ 箦子:厢房周边面积约一间的外廊。箦子很早起通道作用,后来变成了游宴、仪式中的观礼席。]、篱垣须与四周景致相配;家用器具也应古朴深穆,无造作匠气,方能视之而生雅兴。
     反之,众多工匠耗竭心力,造出唐土与大和极精巧器物,若将彼等纷乱杂陈;又将庭前所栽草木,以人力修整,拗其自然本性,则望之必生厌恶之心。如此俗境,焉能长住?吾每见这般宅邸,顿有所思,铺陈繁复又有何用?若遇火患,转瞬即成飞灰矣。故一般而言,观家居情状,便能知主人心性。
     后德大寺大臣[ 后德大寺大臣:指平安末期、镰仓初期公卿、歌人藤原实定(1139~1192),官至正二位左大臣。]于寝殿结绳驱鸢。西行[ 西行法师(1118~1190):日本平安末期、镰仓初期有名歌僧。俗名佐藤义清,二十三岁时出家,法号圆位,一生共创作了两千多首和歌。]来访,见此情形,乃问:“有鸢飞来,于主人何碍?此公心胸,由此可窥一斑。”遂不复再至。绫小路宫[ 绫小路宫:指龟山天皇第十二皇子性法惠亲王。]亦曾于住所小坂殿[ 小坂殿:天台宗寺院妙法院的别称。]栋梁上,结下绳网。吾忆及西行前例,殿中侍者答曰:“皆因乌鸦群集,啄食庭池之蛙。亲王目睹,心有不忍,故而结绳。”善哉,此举大慈。由此推导,德大寺所为,怕也事出有因。
    
    
    
     第十一段
     神无月[ 神无月:日本历的十月。因日本民间认为八百万天神于十月在出云聚集,除出云外,日本各地都没有神灵,所以叫“神无月”。相应地,出云则称十月为“神有月”。]之时,过栗栖野,造访山中某村。青苔满径,步行良久,至山村深处,见一草庵,寂寂独在。悬樋[ 悬樋:悬于地面的引水筒。]埋于落叶,水珠滴答,再无别音。阏伽[ 阏伽:梵语音译,又作阿伽、遏伽、遏啰伽,指定制于佛前的功德水、香花水。]棚上,散放菊花、红叶,显系折下未久。据此可知,庵中尚有人居。
     草庵粗陋,竟可栖居,令人心中感慨。抬眼又见前方庭院有柑树一株,果实累累,压弯枝头。唯树周围篱一圈,望之登失雅兴。若无此树,则可保野趣不失。
    
     第十二段
     与志同道合者悠然闲话,吟风诵月也好,谈论琐事也罢,均能真心相对,毫无隔阂。彼此言语互慰,实乃一大乐事。然知己难得,若对方一味迎合,与独坐冥思又有何异?
     彼此交谈,既有接近认同时,亦有意见分歧时,互相争辩,说道“此非在下想法”或“言之有理,便依你吧”等等,大可慰藉无聊心境。倘有不满世道、欲吐胸中块垒者,吾持相左见地,与彼辩论,亦可略减寂寥。只是心存隔阂,比及挚友晤对,相去甚远。
    
     第十三段
     孤灯独坐,披卷品读,古人为友,甚感乐慰。
     所读书籍,《文选》[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很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编选,共六十卷。]诸卷皆含妙韵。此外如《白氏文集》、老子《道德经》、《南华》[ 《南华》:庄子号“南华真人”,他所撰著的《庄子》一书,也被尊为《南华真经》。]各篇,悉为佳作。吾国博士[ 博士:日本古官制官职。]所著书籍,才高论妙者亦所在多是。
    
     第十四段
     和歌之道,饶有情致。山野樵夫、身份卑微者所作粗鄙事,一经入歌朗咏,立时别有况味。譬如野猪凶恶,一旦表为“卧猪之床”,便添了几分雅致。
     近世和歌,虽有尚堪一读,抒情感人之篇,然歌外蕴藉已无。贯之[ 贯之:纪贯之(868?~946?),日本有名歌人,平安朝初期和歌圣手,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著有《土佐日记》、《假名序》等,并参与编撰了《古今和歌集》。]所咏“柔丝无可系”[ 出自《古今和歌集》卷九“羁旅歌”。全文:“此道非丝织,柔丝无可系。何以离别路,令人感如细。”],据传乃《古今集》中“歌屑”[ 歌屑:水平低劣之作。],但当今歌者有几人可臻此境?彼时之古歌无论体式、用字,多属同类,而独贬此歌为歌屑,令人费解。何况《源氏物语》更曾引用此歌第二句。《新古今集》中“峰上矫松亦寂寞”[ 出自《新古今和歌集》卷六“冬歌”。]一歌,也有“歌屑”之评。此歌确有散漫之感,却在众议判[ 众议判:歌会上由和歌名家共同评定和歌优劣。]时,由天皇御定为佳作,其后更蒙上皇额外嘉奖。此事尽录于《家长日记》[ 《家长日记》:歌人源家长(1170~1234)所撰日记,详细记载了与《新古今和歌集》有关的事件。]中。
     和歌之道虽古今未变,然今时仍传咏人口之古歌词、歌枕[ 歌枕:和歌的一种修辞方式,多用于被咏诵的名胜古迹。],实与今人所作迥异。古歌平易质朴、风姿清丽,更为动人。
     《梁尘秘抄》[ 《梁尘秘抄》:后白河法皇编撰的歌谣集,共十卷。]所载郢曲[ 郢曲:“郢”是古代楚国的都城。郢曲原指楚歌,此处是各类乐曲的统称。]歌词,其间亦不乏饶有情致之作。古人即兴吟咏,所成歌句,聆之韵味亦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