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区治理 公民生活政治的样态

社区治理 公民生活政治的样态

  • 字数: 38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社
  • 作者: 赵丽江,刘三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257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中国社区丰富的形态,进行类型化分析,探索公民参与城市化进程样本的真实价值及规律,形成共识。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主要是由行政主导、企业主导,而直接的利益相关的公民则少有参与权、发言权,即使参与也往往是象征性的告知,抑制了多元生活样式的发生。因此公民多元的需要及表达已成为现实社区治理的需求。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本书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一 笛卡尔的分析方法
二 诠释主义的研究视角
三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结论和思考
第一章 基层治理方式的演进及理论谱系
第一节 自由的稀缺是古代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特点
一 雅典公民参与城邦政治及对公民个体的控制
二 广泛的政治参与又没有个人自由的原因
三 东方专制主义国家中基层社会高度紧张的政治关系
第二节 中世纪欧洲存在乡村自治共同体
一 中世纪欧洲以教区和庄园为中心形成的共同体生活
二 村民协商治理村庄与逐步形成的契约关系
第三节 中国保甲制绵延千年
第四节 工业化进程中构建新的社区关系
一 工业化构建疏离化的个人生活空间
二 城市社区的形成与社区贫困救助
三 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发展与包容性增长
第五节 鲍曼、芒福德现代社区共同体的理想
一 鲍曼建立生活和精神共同体
二 芒福德建设有机社会和可被接受的社区
三 黑格尔、阿伦特的市民社会与公共空间
第六节 把历史传统作为基层治理制度创新的出发点
一 中西方基层治理的历史轨迹大相径庭
二 中国的社区建设依然是由国家主导
三 社区生活是中国人政治参与的主要空间之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中社区重构及功能分析
第一节 工业化伊始武钢和曹杨新村的工人社区
一 沈阳铁西区工人村的兴建与繁荣
二 武汉红钢城的单位办社会
三 上海由滚地龙到曹杨新村,阶级信念的重塑
四 计划经济的式微与工人社区的衰败
第二节 市场化条件下的社区功能
一 社区担负着服务区域内居民生活需求的功能
二 城市社区实现社会管理的多项功能
三 社区培育和提升公民公共精神的功能
四 城市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五 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 城市社区以保障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工作
一 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
二 社区提供公共环境管理及相关服务
三 营造安全的社区生活环境
第四节 城乡过渡型社区居民生计的重构
一 过渡型社区居民生计重构的战略价值
二 过渡型社区帮助居民实现非正规就业
三 过渡型社区推动居民自主创业
四 过渡型社区促进居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第五节 农村社区的绿色幸福村落建设
一 农村社区面临经济发展及生态恶化问题
二 农村社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建设目标
三 农村社区各类组织的再造与发展
四 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五 建设绿色生态乡村是农村社区发展重点
第三章 老旧社区居民参与环境治理与评估
第一节 街道办事处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
……
第四章 居民参与与社区政治建设
第五章 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第六章 农村社区治理的典型样态
第七章 城乡过渡型社区治理与转型
第八章 少数民族社区治理及文化传承
第九章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