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宜居密度研究

中国宜居密度研究

  • 字数: 33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胡晓青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22242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城市规划体制中对居住密度的控制存在着计划性、单线条、随意性、强制性等诸多问题;容积率成为开发商与政府谈判的杠杆,居住密度控制的科学性亟待提高。论文研究了我国城市居住密度的现状、成因(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旨在为居住密度控制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靠前章绪论介绍了相关的概念和研究。第二章居住密度的历史演变作为背景研究探讨了历目前人类聚落的居住密度的特征,包括从早期聚落到乡村聚落到城市聚落的各种类型聚落的演变过程,以及中国城市和西方城市各时期居住密度的演变过程。第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章节。第三章居住密度的特征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对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分别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特征归纳。第四章居住密度的生成机制首先分析了居住密度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居住密度的宜居策略通过对居住密度与城市环境和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将宜居密度的标准建立在身心健康、促进交往、社会公平、生活质量、资源环境和经济高效六个方面。第六章以上海为例,对城市居住密度问题做更为具体深入的讨论。内容包括上海市住宅建筑的发展历程,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的特征分析以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上海市居住密度的影响因素做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人口影响因素对上海市居住密度的作用居大。第七章对全文做出结论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目录
章绪论
1.1问题提出
1.2相关研究
1.3相关概念
1.3.1城市区域定义
1.3.2城市用地分类
1.3.3居住密度指标
1.4全文框架
第2章居住密度的历史演变
2.1历史溯源一早期聚落
2.1.1旧石器时代
2.1.2新石器时代
2.2聚族而居——乡村聚落
2.3密集居住——城市聚落
2.3.1功能特征
2.3.2规模等级
2.3.3人口构成
2.3.4居住结构
2.4密度演变——中国城市
2.4.1早期城市
2.4.2战国及秦汉
2.4.3唐宋
2.4.4元明清
2.4.5近代城市
2.5密度演变——西方城市
2.5.1早期城市
2.5.2古希腊古罗马
2.5.3中世纪封建社会
2.5.4文艺复兴时期
2.5.5工业革命以后
2.6小结
第3童居住密度的特征分析
3.1宏观层面——全球视野
3.1.1人口增长
3.1.2土地资源
3.1.3密度特征
3.2中观层面——城市背景
3.2.1人口密度
3.2.2建筑密度
3.2.3密度分布
3.3微观层面——居住街区
3.3.1结构演变
3.3.2密度分布
3.3.3典型街区
3.4小结
第4章居住密度的生成机制
4.1基础条件——环境资源
4.2发展动力——经济技术
4.2.1生产方式
4.2.2经济水平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