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陪都岁月 重庆时期的宋美龄研究

陪都岁月 重庆时期的宋美龄研究

  • 字数: 51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 作者: 张瑾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60951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陪都岁月:重庆时期的宋美龄研究》选取宋美龄研究中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角度,立足于详实而丰富的新史料,讲述宋美龄在重庆时期的政治生活。全书共分五章,包括初入四川:宋美龄视野中的重庆;举国大内迁:“蒋夫人再莅重庆”;战争与中国女性:蒋夫人的“宣传战”;废墟上的“救赎”:大轰炸时期的宋美龄;陪都岁月:精神重于物质。本书通过系统梳理重庆时期宋美龄参与抗战建国事业的方方面面,从全新的视角解读宋美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心路历程和历史作用。
作者简介
张瑾,1963年生,重庆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民国史、城市史、新闻史研究,著有《权力、冲突与变革:1926-1937年重庆城市现代化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舆论话语权研究》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初入四川:宋美龄视野中的重庆
第一节 天府之国:军阀统治下的“魔窟”
第二节 “新四川”:复兴民族之根据地
第三节 想象新重庆:西南漫游解读
第二章 举国大内迁:“蒋夫人再莅重庆”
第一节 城市即国家:大后方的“新首都”
第二节 时过境迁:“到后方不是逃难!”
第三节 聚焦中外观瞻:重庆的第一夫人
第三章 战争与中国女性:蒋夫人的“宣传战”
第一节 后方妇女动员起来!
第二节 “谨为难童请命”
第三节 战时书写:从重庆发出的声音
第四章 废墟上的“救赎”:大轰炸时期的宋美龄
第一节 1939年,战斗在大后方的“前线”
第二节 1940年,残酷的无差别轰炸
第三节 1941年,愈炸愈坚!
第五章 陪都岁月:精神重于物质的年代
第一节 苦守在“精神堡垒”:我们站定了!
第二节 大后方的苦日子
第三节 身心疲惫:访美归来之后
参考文献
摘要
    “为四川做事就是为中国做事” 再入四川,作为新都的女主人,宋美龄注意到了这里的新气象。 此时,四川的重庆似乎接近改变了她在1935年得到的负面的印象,一旦落户重庆, 宋美龄开始了“我们西部” 的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 在这里, 她看到了西部存有中国的“再生力量”。 宋美龄热情、乐观的工作状态与蒋介石批评重庆的情绪形成了较大反差。1938 年12 月14日, 蒋介石在日记里记: “甚矣,中央人员之在渝者,苟安自私,而无战时精神与对敌观念为可惧也。” 与此同时,陈公博等人在《中央日报》?上也发表诸多对于“新都” 不满的言论。 对此, 宋美龄则采取了与1935年年初次入川截然不同的态度, 即在抢先发售亮相媒体时,对重庆加以高调的赞扬。这样近乎恭维的鼓励话语,虽显得有些夸张, 却拉近了与四川本地人的距离。 12 月14日下午, 宋美龄在重庆出席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妇女抗战建国协会、儿童保育院等六个团体举办的盛大欢迎茶会。大会主席沈慧莲致欢迎词, 她盛赞宋美龄,说: “今天我们真是十二万分的荣幸! 我们愉快得好像襁褓里的儿童寻着了慈母! 她能指示我们的迷津,纠正我们的错误;我们爱护国家,爱护,同样我们也爱护夫人。”“蒋夫人是妇女运动的指南针,是新中国妇女的新生命。” ...... 在严峻的形势下,宋美龄的工作热情并未受到影响, 她全力推动重庆市妇女参与抗建工作。 1939年1月10 日下午,宋美龄在重庆靠前联欢社出席靠前妇女会主持召开的欢迎会,与会者有中外妇女二百余人。宋美龄用英语发表了演说,演说中列举了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的工作情况, 并讲述了来渝途中所见妇女投身抗战工作的情形。 她指出: “中国的妇女已被日本侵略的炮声所震醒。并郑重声明: “中国永远不会向敌人屈服。” 宋美龄发出强烈的呼吁: 中国不屈服! 一种典型的形象构建起来。自此,所有话语都围绕抗战展开,超越了女性的性别。1月11 日, 重庆《中央日报》登载美国“中国之友会” 致宋美龄的一封信, 报告纽约抵制日货运动的情形,信中称: “自抗货运动之后, 日本对美德出口已减少三分之二了。” 这种形象的构建和呼吁不是单向的, 媒体营造出来的氛围是来自盟国的道义声援, 从某种意义上给予后方民众以心理上的抚慰和支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