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儒商同仁堂(全2册)
字数: 45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8-08-01
商品条码: 978750609959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724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生动地记叙了同仁堂280年(1669年-1949年)的发展史,从创立之初的千古承诺,到“供奉御药”的吉凶莫测,从再造中兴的艰难曲折,到强虏入侵的国恨家仇,揭示了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品牌为何会历久弥坚,成为质量与信誉的象征;一个百年老店如何发展成了闻名遐迩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在同仁堂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深层的思考、生动的事例、鲜活的人物展现了同仁堂的历史面貌和当代风采。由北京评书的传承人连丽如演播,情节描摹生动传神,人物刻画丰满形象,其中尤以评讲见长,有理有据的评点解说穿插其中,尽显“连派评书”的风范,必定会对评书艺术未来发展方向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本评书也是连丽如的收山之作,且有阎崇年作为历史顾问,在进行过程中对此进行指导。
作者简介
连丽如,1942年3月18日生,满族,北京市人。中国煤矿文工团评书演员,有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文联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随父亲有名评书艺术大师连阔如学艺,连派评书的继承人,1994年至今,多次到新加坡为“丽的呼声”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录制评书,1998年6月应邀在马来西亚五个大城市演说评书《三国演义》引起轰动,其有影响的代表作有《东汉演义》《三国演义》《大隋唐》《康熙私访》等。
贾建国,北京人,满族,1942年生。1959年加入宣武说唱团,1961年入伍,服役三年,1985年由宣武说唱团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曾跟随北京评书的代表人物连阔如学习评书艺术,继承了其台风潇洒,神完气足的艺术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深厚的表演功力。现在仍活跃在当今曲坛,致力于评书传承教学工作。2007年收义子王玥波、李菁。王玥波表演的《隋唐》和李菁表演的《史更新刀劈二寇》等评书书目都是由贾建国传授的。除此二人外,连丽如其他四个徒弟也多由其授艺。此外,贾建国还对相声、快板、三弦演奏等其他曲艺艺术颇有研究。
目录
第一回神农能把百草尝,走遍山川属药王,济世救人遵古训,中华国宝同仁堂。
第二回 一块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辖黎民;僧家一块讲佛法,道家一块论玄门;儒家一块谈今古,天师一块敬鬼神;一块落在江湖手,海走天涯论家门。
第三回 名将提笔字生花,一幅楹联尽潇洒,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
第四回宁波良医进北京,口碑赞誉满京城,乐家老铺药品正,代代相传救济生。
第五回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
第六回恐为肾之志,喜为心之志。过喜则伤悲,恐吓则胜喜。
第七回王焕匆匆奔天津,恐惧心情难形容,不知是福还是祸,水能克火心绪平。
第八回乐氏良医闯北京,祖训牢牢记心中,医药救人药品正,太医院中留美名。
第九回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第十回民间谚语天下传,简单道理在里边,桃三杏四梨五年,枣儿当年就还钱。
第十一回修身才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国家安定民心定,国之强大平天下。
第十二回淡淡桃花面,青青杨柳腰,朱唇一点貌多娇,杏眼一瞟把人的真魂勾掉。
第十三回多年故友喜相逢,人生道路各不同,皆因缘分今还在,儿女婚事来玉成。
第十四回大清名医乐显扬,继承传统留良方,心愿未了人辞世,立下名号同仁堂。
第十五回凤鸣灯下思慈父,人到不惑如虚度,想起家训似神助,重新规划人生路。
第十六回书法大家孙岳颁,笔下生辉挂堂前,传世之宝称老匾,就在康熙乙酉年。
第十七回陈抟老祖游大川,巧遇民间打老丸,口口相传皆神话,同仁制成延寿丹。
第十八回东阳买白芍,不差半分毫,远志弃芯用,理当负其劳。
第十九回前厂后店制药忙,千古一诺历沧桑,品味虽贵物不减,炮制虽繁理应当。
第二十回北宋名医杨子建,十产论述是文献。日本医林全惊动,早于北欧五百年。
第二十一回乐家敬业得回报,雍正钦定供御药,整整供奉清八帝,安全可靠信誉高。
第二十二回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读书千万卷,随朝伴君王。
第二十三回晋人北京开饭庄,门前幌旗随风荡,三个大字杏花村,店东老板本姓张。
第二十四回掌柜钱靖方,急忙离饭庄,夫人要流产,乐氏施妙方。
第二十五回供奉御药众家争,京城之内选一名,品味纯正人称赞,同仁老店功自成。
第二十六回精读医典学识长,一语惊醒乐梧岗。梁朝名医陶弘景,金箔入药安心房。
第二十七回宫中传来第一单,药商急忙到堂前,各种御药码放好,鲜亮品正样样全。
第二十八回雍正要见乐家人,李大总管乐在心,只要乐家人一到,囊中又增添一笔银。
第二十九回进宫见皇上,从容不慌张,坦然有气度,刚直禀君王。
第三十回养生济人最为先,天知修合神灵看,同仁制药在功力,品味至高留人间。
第三十一回中国草药数不清,贵重药材有鹿茸,皇后传药茄包鹿,传单出自乾清宫。
第三十二回祁州去买药,沿途授技巧,好善用心学,靖方仔细教。
第三十三回祁州有药王,药王不寻常,本是云台将,何故立庙堂?
第三十四回人生无预兆,去处不可挑,岁数没大小,来世找不着。
第三十五回中国地大物博,药圣名医甚多,祁州供奉邳彤,药王自有传说。
第三十六回乐家人讲亲情,遗腹子有人疼,同仁堂虽有难,伸援手同根生。
第三十七回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三十八回牛黄清心丸,疗效不一般,宫廷御用药,信誉天下传。
第三十九回皇上为命来炼丹,百姓为了吃和穿,乐家为民做良药,看家牛黄清心丸。
第四十回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第四十一回百粒清心丸,友情记心间,乐氏为百姓,才能代代传。
第四十二回供奉御药是与非,只有凤鸣明是非,虽说身价抬百倍,心中之苦说与谁?
第四十三回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气是无烟火炮,财是惹祸根苗。
第四十四回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今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第四十五回稀里糊涂过一生,表面装憨心内明,看破红尘人自在,世外逍遥更轻松。
第四十六回皇家之恩真难得,层层人情费琢磨,风云变化难猜测,最后结果不好说。
第四十七回先药后银急煞人,借银后药转乾坤,乐礼交友通天路,乐家老铺又逢春。
第四十八回好事刚到遇小人,购买药材把钱吞,逼得乐礼无活路,寻找子轩求府门。
第四十九回乾隆皇帝一明君,为了治国避丑闻,查清平安吞银案,惩治贪官共七人。
第五十回大火吞噬同仁堂,东家立刻倒路旁,指望后代承祖业,乐礼长子急中亡。
第五十九回 再造中心同仁堂,乐氏平泉敢担当 结束典当九十载,负债累累心不慌
第六十回 宛城闺秀许叶芬,誓嫁平生有志人 亲自相看未来婿,一生一世伴夫君
第六十一回 徐氏闺秀心明亮,进京相看如意郎 耳听平权道理讲,当面求医不慌张
第六十二回 中医掌握四诊,谁是创始之人 传承已有千载,唯有扁鹊独尊
第六十三回 假药害人又害己,印川愤怒告官邸 夫人提醒警示人,扛枷示众来平息
第六十四回 伙计提灯指路忙,灯笼来自同仁堂 良药送到众会馆,自有举子来宣扬
第六十五回 印川送药到会馆,良药救人美名传 叶芬教子有妙智,小方广告留人间
第六十六回 制作良药白凤丸,工艺流程不简单 传承修合无人见,原料品种必齐全
第六十七回 山楂丸,山楂丸,忆母救苦出仙丹 平泉爱做百姓药,小孩喜欢焦三仙
摘要
神农能把百草尝,走遍山川属药王, 济世救人遵古训,中华国宝同仁堂。 观众朋友们,今天就开始,我给大家说一部长篇评书——《同仁堂》。 公元 1702 年,也就是清康熙四十一年,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由打西 口往里走,按现在说,就是一百多米,有一家药店开张了,匾额上清清 楚楚地写着三个大字:同仁堂。还没到吉时呢,门前的人可就站满了,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岁数大的,岁数小的,什么模样的人都有。大家 就看着这个新开张的买卖,普普通通三间平房。北京人有个习惯,爱看 热闹,不但爱看热闹,还爱聊天,您哪我哪都挺客气。 “哎哟,二哥您来了。” “哎……您来得早啊。” “嘿,瞧瞧,买卖新开张。” 大家议论纷纷,就在正对着同仁堂的大门,人群的后头,站着这 么爷俩,一老一少。这岁数大的有五十开外了,估计这身量得够一米 八三一米八四,老爷子长得挺刷利,穿着藏蓝色的长袍,青裤子,两只 千层底的家做鞋;看模样老爷子长得也不错,挺精神,黄白净子长方 脸,眉毛挺长,眉梢往下耷拉着,刚五十开外,这寿眉就挺长的,两只 眼睛虽然不大,但是眼睛长,从他的目光里就看这位老爷子精于世故, 高鼻梁,四字口,大耳相称;五十开外了,不但精神,这头发一根白的 都没有,大辫子蓄着辫帘子。老爷子往这儿一站,两只眼睛盯着同仁 堂,就在他的旁边站着一个年轻的。这个年轻人比这位岁数大的老爷子稍微矮这么一点,按现在说也得够一米八、一米八一这样,胖,上秤约 起码得二百八十斤,长得细皮白肉的,那皮肤就跟那豆腐似的,真好, 可不是北豆腐,是南豆腐,肉皮特别地细发儿。头发比老爷子还少,您 别瞧他年轻,也就是十七八岁,稀稀拉拉的头发,后边梳着一个小辫, 穿着黑色的长袍,外边罩着一个坎肩,也是两只家做鞋;眼睛不大,您 别瞧十七八岁的一个男孩子,但是眼睛里透出这个孩子特别狡黠,很好 聪明。 这个年轻人是这位老爷子的干儿子,老爷子姓贾,就在打磨厂西 口这儿,正在把口开了一个茶楼。因为他爷爷在北京茶叶店学徒,后来 他父亲离开了平房老家,扛着一袋子老玉米进北京了,就在打磨厂口这 儿,一间房开了个小茶馆。买卖好,人缘好,时间长了,这买卖越做越 大,到了贾掌柜这一代,五间门脸的一个大茶楼,三间到底,十五间, 后院就是住宅。老爷子娶妻毕氏,生了一个闺女,闺女嫁人了,三十多 了,姑爷姓郑,离着娘家不远,两口子常来。膝下无儿啊,老爷子收了 一个干儿子,这干儿子也是蘑菇上来的。干儿子姓王叫王仲喜,家就 住在大蒋家胡同口,胡同口那紧挨着东珠市口,这东珠市口啊,挨家 挨户的都是皮货商,他们家也做皮货,有这工人呢熟皮子。这孩子不 愿意承继家业,没事跟着他父亲老上这贾家茶楼这儿喝茶来,一来二 去的他可发现了,这贾掌柜可不简单,满肚子经纶,说什么都懂。这 孩子爱长学问爱抬杠爱聊天儿,啧,一来二去地跟贾掌柜混熟(shoǔ) 了,蘑菇来蘑菇去,跪地下磕头,管老爷子叫干爹,老爷子就收了这么 一个干儿子。 今天呢,贾掌柜成心把这孩子叫来,说你跟我上大栅栏去一趟,那 儿有一个药店开张。这么着,王仲喜就跟着这贾掌柜来看热闹,爷俩站 着刚要说话,正在这时候有人一扒拉这王仲喜。 “哎,我看看,我看看,有铜人吗?” “爷们儿,您以为铜铸的那铜人呢?您睁眼看看,人家写得很清 楚:同仁堂。这药店,人家开这药店叫同仁堂,那是一视同仁,人家 没有铜人。” “哦……一视同仁?咝……看这意思,咱们穷人要来买药,也一视同仁?” “没错儿。” “那好,从今往后我就这儿买药了。” 王仲喜一歪头。 “干爹,您这人很不爱看热闹,干吗您今天叫着我非得看这儿开张 啊?” “小子啊,我让你开开眼,你看看这买卖跟旁边的买卖有什么地方 不一样?” 您别瞧这王仲喜,聪明透顶了,他眼睛特别尖。 “甭问了,您瞧,这药店新鲜,下洼子门。” 什么叫下洼子门啊?倒下台阶,街面比这药店的地面要高,这叫下 洼子门。你要上这药店一层一层得往下走,得走几层。 “爹,下洼子门,嘿,这药店新鲜,这要是一下大雨,还不得可筒 灌啊?” “小子啊,今天就让你明白明白,我跟你常说这金木水火土,这水 当什么讲啊?” “财呀。” “财。人家这药铺盖的时候啊,地势就低,找着风水先生看了,风 水先生说呀,干脆您就下洼子门,懂吗?下大雨,‘欻欻’往里一灌, 这叫财源滚滚。” “嗬……不错。咝……可是干爹呀,这玩意要是‘哗哗……’下大 雨,要把他们淹了怎么办呢?这雨水往哪儿走啊?” “我告诉你,同仁堂少东家聪明透顶了,就在这后院盖着几个蓄水 窖,挖得特别深,雨水要大,把这水就存到蓄水窖里头了。小子啊,不 但财源滚滚,你也知道,北京到了秋天刮土扬烟;一到夏天暴晒;这官 府就让这买卖铺户全都得拿水泼这街。人家不但财源滚滚,这蓄水窖里 的水,到时候一暴晒,‘欻欻’拿这雨水一泼街,省得买水了。一刮大 风,爆土扬烟了,怎么办?拿这雨水一泼水,省得买水了,还省了水钱 了。我再告诉你,你说这倒下台阶,我问问你,有病的人还有替病人买 药的人,是不是心情挺沉重啊?”“嘿,您琢磨到家啦。” “那是,一步一步倒下台阶进同仁堂买药,买完药之后托着同仁堂 的药,心里一豁亮,转身形迈步上台阶,步步高升,从心里的感觉这病 就好了。我告诉你,人这儿风水先生给看过。” “您又不是瞧风水的。” “呵呵,咱们茶馆酒楼什么人不去呀?咱们老去一个看风水姓乔的, 长得挺机灵,知道不知道啊?” “他看的啊?他看得不准。” “不是他看的,他替别人吹牛呢。所以同仁堂这风水是怎么回事儿, 爹我明白了,今天让小子你长长见识。” 正说到这儿,旁边过来一位。 “贾掌柜。” “哟,您也来了。” 一看是老茶座儿。 “贾掌柜,一事不明我得问问您。” “您说。” “这乐家老三在哈德门外头开了一个万全堂,这老二又在这儿开了 一个同仁堂。您说这亲哥儿俩,俩买卖,这将来怎么说呀?” “你操这心干吗呀?乐家世代铃医,医士传人。这哥儿俩开两个买 卖,那就看看将来这哥儿俩谁生意做得好,百尺竿头更胜一筹了。” “要是依我说呀,还是这儿好,您看现在大栅栏,买卖越来越多, 俗话说得好:店靠地兴,地凭店旺。也许将来大栅栏还得沾这同仁堂的 光呢。” “是啊。” 正说着,这王仲喜用手一指。 “爹爹爹……您别聊了,您看啊,吉时到了。” 所有老百姓都看这同仁堂的大门,伙计出来了,有提着鞭的,有 拿着晃绳的,有拿着二踢脚的。吉时一到,打着火石火镰火绒,把这 晃绳点着了,然后伙计把鞭举起来,地下放上二踢脚,拿这晃绳“啪 啪……”这么一点,“嘡……”“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齐鸣,哎,掌柜的由打里边出来了。大家伙儿一看,差不多的人都认识, 乐家在北京当铃医,年头不少了,这老二,东家乐凤鸣,差不多的人都 瞧见过。今天老二往这儿一站,特别得精神,说身材呢,这位二少爷身 高也就在一米七八左右,虽然瘦,但是特别得精神;看面貌,白脸膛 儿,白中透黄,黄中透润,岁数已然四十一二了,虽然长得面很少,但 是鬓角已然有几根儿白发了;梳着辫子,蓄着辫帘子,大辫子垂于身后; 身上穿着灰色的绸子长袍,外边罩着傲龙带,什么叫傲龙带呀?就是马 褂。青中衣,两只家做的千层底的鞋;头上戴着六块瓦的瓜皮帽,青缎 子的,迎面这帽正是翡翠的,湛清碧绿,水头还特别足。二少爷长得精 神,眉长过目,二目有神,从他的眼神里看出来,这人聪明透顶了。这 人长的特点就是鼻梁特别高,四字方海口,俩元宝耳朵相称,身上十字 披红,这就是同仁堂的头一个东家。 那么同仁堂的创始人是谁呢?是他的父亲,曾经进过太医院的乐显 扬。说起同仁堂来,乐家开的,乐家是南边宁波人,老家在宁波什么地 方?慈溪乐家坊。说一个事物要打算形成了,您就听《三国》吧,都知 道《三国演义》,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那 么同仁堂也是如此,说乐家是南边宁波的人,能在北京开同仁堂,而 且现在全世界的人没有不知道同仁堂的,闻名遐迩,传到而今三百多年 了,它必然有它的道理。老乐家进北京占两个天时,头一个天时那就是 唐朝末年的“朱温之变”,咱们都知道“朱温之变”,因为黄巢起义, 黄巢要灭唐朝,那么唐朝很后集中兵力要消灭黄巢,由打黄巢这队伍里 跑出一位,这位叫朱温,投降了朝廷,然后帮着唐朝的朝廷集中兵力把 黄巢给灭了,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像这样你就应该好好的当官儿吧?没 想到朱温啊,害死了唐昭宗,逼唐哀公退位。所以您看中国历史五代残 唐,那时候天下大乱干戈四起,就是由朱温之变引起来的。 那么朱温之变对乐家有什么关系呢?乐家的祖上,哥儿俩,大爷叫 乐仁厚,在唐僖宗驾前官拜刑部尚书;二爷叫乐仁规,在唐昭宗驾前称 臣。说如果没有这唐朝末期的朱温之变,那么老乐家还当官,往下一代 一代传,可能就是官宦世家了,就没有医药世家这么一说了。这哥儿俩 在唐朝为官,为官清廉,您别看是清廉的官长,反而遭到众人的猜疑。哥儿俩想辞官不做了,随便就走?那皇上动怒,全家抄斩灭门九族,你 怎么走啦?借着朱温之变,这哥儿俩想个办法辞官回到老家,到了宁 波慈溪,又开始了当游医,为百姓治病,因为他们家祖上有人就手拿唤 铃,当过游医。您看这游医,也叫草泽医生,也叫江湖医生,走乡串镇 给老百姓治病。这游医什么特征呢?手里拿着一个唤铃,摇着这唤铃 “哗啷啷……”一响,老百姓一听游医来了,一开门。 “哟,大夫,郎中,我们家有个病人,请您进来给看看吧。” 您看这做买卖呀有吆喝的有不吆喝的,北京,说剃头的吆喝不吆 喝?剃头的不吆唤。手里拿着这唤头,“啪”一打,“嗡儿……”唤头 嘛,您出来剃头您找我。铃医拿着这唤铃,呼唤的唤,铃铛的铃,铃铛 这么一响,就是招呼病人来看病来,铃医不能满大街吆喝。 “哎,谁家的病人要死?我给谁看病啊?” 没这个,这买卖有吆喝的有不吆喝的。北京做买卖的很讲究,您看 这打鼓的他不吆喝;买破烂的他就吆喝。这打鼓的您别瞧夹着一包,他 买的都是贵重的物品,什么翡翠呀猫眼啊,家里整堂的黄花梨的家具 呀,夹着个包他可趁钱。这打鼓的他吆喝吗?打鼓的不吆喝。所以有吆 喝的买卖,有不吆喝的买卖。这铃医他不吆喝,手里拿着唤铃,走乡串 镇给人治病。乐家就从此以游医为生,所以您看,是不是占一个天时? 说天时,按现在说就是历史背景;说地利,那就是地理。如果说乐家在 北方,很难发展。咱们中国有个特点,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少,所以 在宁波这个地方,而且老百姓一年四季耕种锄刨,它跟北方不一样,可 能产三季菜,也可能产两季米,所以老百姓经常在这水地儿里干活。老 百姓干活腰酸腿疼,可能受了潮湿了,所以铃医在这看病,躲去很多战 事,他就能够发展他的医术,跟北方就不一样了。所以乐家一占唐朝末 年“朱温之变”这个历史时期的天时,回家做了游医;二,在南方能够 很好地治病,再说乐家的人缘好。从他们的祖上研究这医术,在南边走 乡串镇,遇见了同行同道虚**习,好好治病,价格又便宜,药又好, 人缘又好。什么叫人缘啊?人缘就是口碑,口碑就是人和。所以任何事 情,离不了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第二个天时,就是明朝的永乐年间。咱们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定都南京。朱元璋死了,应该传位他儿子,但是太子朱标 死了。其实朱元璋也是好意,太子死了,我正枝正派往下传,很正规, 传给我这孙子,就是太子朱标的儿子。他就把事业这个帝业就传给了 历目前的建文帝,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但是燕王朱棣不干了,燕王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在北京被封为燕王。朱棣一不干,出兵一打这 建文帝,才引出来永乐皇帝迁都北京,老乐家才能够进北京,成为一代名医。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