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

  • 字数: 1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罗伯特·L.莱希(RobertL.Leahy)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818490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你靠前嫉妒,又异常清醒,这太奇怪了。 克服因嫉妒产生的羞耻感、占有欲,正视嫉妒心; 学会信任,摆脱疑神疑鬼的自己。
内容简介
你是否曾受到嫉妒的困扰? 嫉妒是否影响了你的人际关系? 你是否因嫉妒而感到身心俱疲? 如果以上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这本书对你而言再适合不过了!   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罗伯特·L. 莱希博士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全面剖析了嫉妒心理。他阐明了嫉妒产生的原因,解释了嫉妒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和想法,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并且理解自己的嫉妒心理。 同时,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实践验证原则,本书还将带领读者一步步疏导自身的嫉妒心理——通过自我接纳、正视内心、共同面对等方式 来处理这种令人困惑又无法忽视的心理情绪,从而减少嫉妒带来的问题及种种身心折磨。 本书或将成为你读过的优选的有关嫉妒的自助读物。最重要的是,它为那些需要改善关系的伴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简介
罗伯特·L. 莱希(Robert L. Leahy) 备受尊敬的认知心理学家,在认知行为治疗领域享有国际盛誉的先锋作家和发言人。现任美国认知疗法协会(AICT)会长、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曾任美国行为和认知疗法协会会长、国际认知心理治疗协会主席和美国认知疗法学院院长。   已出版作品多达数十部,包括全美畅销书《治疗焦虑》。曾被包括《纽约时报》《福布斯》《财富》《商业周刊》《今日心理学》《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在内的媒体专题报道过。
目录
Part One 嫉妒心的力量 章 竞争性情感的演变 / 003 第二章 嫉妒心之于你,是个困扰吗? / 016 第三章 依恋与承诺 / 023 Part Two 嫉妒心是如何演变成问题的 第四章 被嫉妒心操控 / 043 第五章 导致朋友或伴侣离开你的嫉妒性行为 / 069 Part Three 扭转嫉妒心 第六章 学会自我接纳 / 087 第七章 与你的思想共舞 / 104 第八章 和你的嫉妒心对话 / 125 第九章 正视自己的嫉妒心 / 151 第十章 共同面对 / 161 第十一章 克服过去,克服嫉妒 / 183 第十二章 学会释怀 / 198 结语 / 217 致谢 / 221
摘要
    即便是世界上很理智的人,可能也无法抵挡嫉妒的力量,都有可能很终被嫉妒所带来的愤怒、焦虑以及无助所击垮。进化论学派的代表、心理学家大卫·布斯(David Buss)曾提到,当他还在读大学的时 候,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女朋友想要与其他人发生关系,他是无权干涉的,因为他并没有女友身体的所有权。因此他的女朋友是接近自由的,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是当他真正交了女朋友之后, 他的想法就发生了改变。 事实上,并不只是大卫会这样,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变化。我们所经历过的所有情绪中,嫉妒或许是很难以处理、很危险的一种情绪了。当我们觉得自己正遭受背叛或者被抛弃的威胁时,我们便会用嫉妒来反抗。嫉妒是对介入者、竞争者的愤怒;嫉妒是对辜负自己信任的人的怨恨。嫉妒是本能的、固有的,甚至有时是猛烈的。 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被嫉妒压得死死的,喘不过气来,仿佛身体和大脑都不是自己的了。 什么是嫉妒 当我们觉得自己和他人的特定关系受到威胁时,往往就会产生嫉妒心理。比如担心合作伙伴或朋友会对我们失去兴趣,转而与其他人形成更紧密的关系。嫉妒不会凭空出现,实际上嫉妒往往涉及三个人, 而正是第三者的出现,给我们的关系带来了威胁。我们可能会嫉妒爱人、朋友、家人甚至是同事。当嫉妒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社交圈里的任何一个人都会让我们产生危机感。我们因嫉妒而担心自己会被羞辱或边缘化,甚至是被抛弃。 我们经常把嫉妒和羡慕混为一谈。然而羡慕是指当我们发现别人比自己更很好时(即使有时候存在不公平),我们憎恨他们的成功, 因为他们的成功恰恰反映出了我们的无能。换句话说,他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失败。因此,我们往往会羡慕同一领域中的竞争者。比如在商业领域,我们羡慕那些能挣更多钱或者晋升更快的人;在学术领域, 我们羡慕那些科研经费充足或常常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人。羡慕的核心是比较,嫉妒的核心则是对某种关系的威胁。 嫉妒和羡慕在心理学上属于两种不同的情绪,但这两种情绪常常同时发生,因为两者都产生于同样的场景下——竞争,且都是自身处于弱势时。在这本书中,我们的重点是嫉妒。 嫉妒的表现 嫉妒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情绪,相反,它其实是多种强烈情绪的混合体,其中包括了愤怒、焦虑、恐惧、困惑、兴奋、无助、绝望以及悲伤等情绪。在恋爱关系中,当我们认为伴侣有不忠行为时,我们会感到嫉妒,但同时这种猜想也会让人产生性冲动。我们会因此感到困惑,因为我们总觉得人一次应该只产生一种情感,更何况,这其中也许还夹杂着爱情。其实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我们都希望只有其中一种,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些情绪总是一拥而上,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我们常说“感到”嫉妒,但我们的嫉妒其实还涉及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说我们会认为,“他对别人更感兴趣”“她会离开我”或是“我的伴侣不该见异思迁”,这些都是我们的想法。当我们试图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如下的想法:“我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那些事情势必会伤害到我,所以我要知道”。 我们常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检验伴侣的忠诚,以寻求安心。例如跟踪、监视,偷看其电子邮件和短信,检查车上的导航记录,闻伴侣身上的香水味,检查他们的行李箱等;或是询问身边的其他人,看看他们能否提供一些消息,从而拿这些“证据”来威胁我们的伴侣。这个过程往往会产生两种结果:对方要么咄咄逼人,大吵大闹;要么选择逃避,假装不知情。 因此,嫉妒并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它是控制他人情绪、感觉、想法、行为、选择和决策的因素。嫉妒的产生源于对事实真相的执着追求,因为无从知晓,我们总是把事情往很糟糕的方向想(虽然这也可能就是事实)。强烈的好奇心和控制欲驱使我们把幻想和感觉视为我们所害怕的现实。但这并不是事实。 单单嫉妒的感觉或想法并不是主要问题,随后所产生的行为才是让我们陷入困境的根源。换句话说,嫉妒是一回事,而采取行动是另一回事。我们将在稍后的章节中更详细地探讨这一点。但为了更好地控制嫉妒,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它,无论是自己的还是普遍意义上的嫉妒,我们都需要对其有所了解。 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种之间的进化发展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我们的祖先就曾与饥饿、外族入侵、内部矛盾、强奸、杀婴等威胁做斗争。生命是一场从出生就开始的矛盾斗争。人类身上许多至关重要的特质——婴儿时期对父母的依恋,来自陌生人的非难,对威胁的抵御,对高空的恐惧,公开演讲前的焦虑,对家人的依赖——在许多其他物种中也都有体现,这是因为这些特质有利于物种的进化发展。 生存即为了赢得这场斗争。不论是兄弟姐妹、工作伙伴还是男女追求者之间,都存在竞争。而嫉妒是对这些竞争威胁很原始的认可, 也是进化过程中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但在当今社会中,嫉妒可能会摧毁婚姻、破坏友情甚至疏离亲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