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

  • 字数: 49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肖如平主编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325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文集是浙江大学历史系遴选的近期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领域的很新力作,一共40篇文章,其研究主旨涵盖抗战纪念日、中医政策、军校建设及人才培植、教育独立、报刊舆论、社会运动、城市与乡村社会治理、司法独立与司法解释、广波电台设置、粮食危机、儒家思想,以及政党和社会团体意识形态、计划政治、“五二四事件”等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和社会活动方面的研究,从各个侧面再现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体现了这些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水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肖如平,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蒋介石与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论抗战时期的江西保学教育》《近十年来中央苏区史研究述评》《从自治到保甲:20世纪30年代江苏基层政治的演变》等十余篇论文;著作有《朱培德传》《蒋经国传》《民国时期的保甲与乡村社会治理——以浙江龙泉县为中心的分析》等。
目录
人物与人际关系专题
威权体制中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台湾时期蒋廷黻与当局关系研究
论蒋介石与北伐准备
《东南日报》对蒋介石1949年第三次下野后故乡之行的报道
退台初期国民党政权的“省院”纷争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与儒家思想
政治与政局专题
国民政府“抗战建国纪念日”的政治意义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围绕新疆的央地斗争
国民党党员队伍建设初探(1924~1949)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计划政治
抗战后期国人对战后国际和平组织之设想――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
抗日战争时期立法院的调整
汲取、保护与规训:国民党新疆政权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以民国时期的绥来县为例
民间媒体中的重庆谈判――基于新记《大公报》的观察
经济与社会专题
国民党高层与庐山第二次大规模开发
试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的植棉业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女儿财产继承权问题初探――以优选法院及司法院的司法解释为中心
“孤岛”时期上海女工的日常规训
“孤岛”时期沪市的粮食危机及其原因
超越租界的声波――上海早期外商广播电台之考察
城市政府对民众休闲的管理(1927~1937)――以南京市为例
军事与战争专题
国民党中央军队现代化的得失探析(1927~1937)
1937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备用“陪都”的兴建
浙赣会战再探讨
胡汉民与1933年察哈尔抗战
国际因素与国民政府淞沪抗战决策再探讨
抗战胜利后的青年军复员:以江苏为例
人物与外交专题
抗战时期英国邀请宋美龄访英的再考察
蒋廷黻与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人会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北京政府之遣送德侨与对英交涉
蒋介石与“五二四”事件研究
文化、卫生与教育专题
教育独立的困境――国民政府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之考察
蒋介石与中医医政
日本在伪满公营医疗制度的实施及其回流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肃清日伪奴化教育述论
党化教育背景下竺可桢治校的政治困境(1936~1949)
就业与党争:20世纪30年代高校毕业生求职请愿的政治考察
尝试与困境: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学生请愿运动的应对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