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差异·趋同·革新:中西方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

差异·趋同·革新:中西方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

  • 字数: 3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袁薇佳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60641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中西方大学生在当代网络交往过程中的行为特点、表现形式和面临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的针对性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西方大学生当代网络交往过程中的整体面貌和差异,同时分析了网络交往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同时,本书还对建设良好的大学生网络交往环境提出了有意义的专业建议。本书建立在对中西方大学生扎实的社会调查之上,数据详实,论点突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网络交往的概念界定及其特点……-一
第一节交往之义的词源学追溯与反思
一、交往的定义
二、传统文化中的交往观
三、交往观的代表性理论和学说
第二节关于网络交往
一、人类交往方式的发展进程
二、“网络交往”的概念梳理
三、网络交往的主要形式
四、网络交往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中西方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交往实证研究
第一节中西方国家及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
第二节中西方大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交往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自我的重塑:网络交往与自我的发展
第一节网络交往与虚拟自我
一、关于自我
二、网络交往中的虚拟自我
三、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自我
第二节网络交往与自我认知
一、网络交往与自我认知的深化
二、网络交往与自我肯定
三、网络交往与角色学习及整合
第三节网络交往与新的自我同一
一、心理学中的“自我同一性
二、网络交往中“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危机
三、网络交往使自我从“分裂”走向新的“自我同一
第五章群体中的互动:网络交往与活动组织
第一节网络交往中的大学生群体
一、网络互动中的大学生同辈群体
二、网络交往中的青年自组织
三、大学生网络青年自组织的作用及其表现
第二节以活动为导向的网络交往
一、网络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活动
二、专题:校庆网络互动推动校园组织文化形成
第三节以需求为导向的网络交往
一、网络组织中的趣缘群体
二、网络趣缘群体对于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作用
第六章语言的革新:网络交往与符号环境
第一节作为传播符号的网络交往语词
一、网络语词的基本类型
二、网络交往中的网络语词特点
三、网络语词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作为文化心理表征的网络交往语词
一、表现当下大学生求新、求异、求简的心态
二、展现大学生的反权威、反传统和宣泄缓压的心理倾向
三、体现大学生对身份认同、群体归属的需求
四、展现大学生对流行时尚与快乐的追求
第三节网络语词呈现新时期青年亚文化特点
一、反叛与创新同在
二、渴望认同与刻意回避同在
三、个性张扬与盲目追随同在
四、理想追求与享乐主义同在
第七章超越与失衡:网络交往与大学生社会化
第一节大学生社会化及其内容与特点
一、社会化的概念
二、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及特点
三、网络媒体与大学生社会化
第二节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一、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性
二、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和人格完善
三、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四、促进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第三节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一、造成大学生角色身份异化
二、导致无法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
三、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四、导致价值观混乱和思维僵化
五、造成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失范和网络安全问题
第八章多中心治理:大学生文明网络交往机制建构
第一节提升素养,增强理性交往能力
一、发挥社会媒介教育组织的作用
二、发挥高校的作用
三、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作用
第二节建立规范,净化交往的共同“生活世界
一、加强网络立法和政府作用
二、加强网络信息环境建设
第三节加强对话,推动交往达成理解和共识
一、体现民族特色和青年特色文化
二、体现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