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乌托邦与诗 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

乌托邦与诗 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

  • 字数: 38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春青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323500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研究了中国古代知识主体——士人阶层的人格结构、社会理想与人生理想,探讨了这个知识阶层人格冲突与心理焦虑,揭示出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与士人阶层人格结构、文化心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该书对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历史形成与基本旨趣进行了深入分析,勾勒出这一文学价值观与士人阶层人格冲突、心理焦虑、人生理想之间的密切关联,对“士人的自我塑造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展开”、“士人与自然——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价值观”、“士人的二重人格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内在冲突”、“士人的社会理想与中国古代工具主义文学观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真如剖析,在许多重要的文学思想史问题上具有创新性。
作者简介
李春青,男,1955年生,汉族,北京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
著有《魏晋清玄》《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诗与意识形态》《趣味的历史》《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等。
目录
   绪论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问题

一、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视角问题

二、中国文艺思想的“综合性研究”问题

三、古代文论研究中阐释的有效性问题

四、向古人学习言说的方式

五、士人阶层在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上编

第一章士人乌托邦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原始生成

一、士人阶层的产生

二、士人阶层的独立性与主体意识

三、士人的自我意识与使命感

四、士人阶层的超越性——乌托邦精神

五、诗乐的自然价值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原始生成

第二章士人的自我塑造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展开

一、道家的人格理想及其向文学价值观的转换生成

二、儒家的人格境界及其在文学价值观上的呈现

余论

第三章士人与自然——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价值观之文化底蕴

一、士人阶层的自我意识及对自然的认识

二、自然与士人精神世界的对应

三、自然概念向文学价值范畴的转换

第四章士人的二重人格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内在冲突

一、士人阶层的人格构成

二、儒家士人人格冲突之思想呈现:思孟学派与荀学之比较

三、士人二重人格在文学上的显现

四、士人的人格冲突与文学价值观的演变

第五章士人与社会——中国古代文学社会价值的文化前提

一、士人阶层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二、士人阶层究竟代表何人利益

三、士人的社会心理与文学价值观

四、士人阶层赋予文学的社会价值之项类

第六章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之生成规律及其基本特性

一、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生成规律之一:层转

二、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生成规律之二:背离

三、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基本特性之一:文学价值即人格价值

四、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基本特性之二:雅化追求

五、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基本特性之三:神妙境界

下编

第七章从屈原到王国维——对传统文人自杀现象的文化阐释

小引:士人的自救意识

一、屈原与先秦诸子之异

二、李贽与宋明理学家之比较

三、王国维与近现代知识分子之比较

结语:屈原、李贽、王国维之比较

第八章从孟子到黄宗羲——论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制衡策略

小引:政治制衡与文化制衡

一、孟子对君权的态度

二、鲍敬言的“无君论

三、黄宗羲的文化制衡策略

结语:文化制衡策略的意义与启示

第九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文学的自觉”与士人心态之关系

小引:“文学的自觉”与“人的觉醒

一、导致“建安风骨”的诸因素

二、“建安风骨”的审美特征及其与“文学的自觉”之关系

三、“正始之音”的形成与士人心态的变化

四、“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的比较

五、“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在六朝诗歌发展过程中之地位

结语:士人进取精神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第十章唐代古文运动与士人心态

一、唐前期士人心态与古文理论

二、唐后期士人心态与古文运动

第十一章文章与救世:北宋士人心态及其在文学观念上的反映

小引:古代士人的文化分流

一、影响北宋士人心态诸因素

二、以救世为核心的三种文化流向

三、对北宋三种文学观念之文化内涵的阐释

结语:士人与文学之阈限

第十二章中西文化及文学价值观的基本差异

一、中西文化的几点差异

二、中西文化特征的优劣比较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

四、中西文学价值观对文学社会价值的不同认识

五、中西自然观的异同及其在文学价值观上的表现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修订版后记

中华学人丛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