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心有所依

心有所依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作者: 李康美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604420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陕西作家李康美近几年写成的散文和随笔。全书分四辑,靠前辑“心的徜徉”记叙了作者近年来旅行和访问参观的经历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想;第二辑“心的惆怅”包含了作者的一些生活感悟;第三辑“心的感怀”收录了作者追忆早年工作生活经历及怀念朋友的文章;第四辑“心的交流”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文学评论文章。
作者简介
李康美,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五届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渭南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情恨》《天荒》《裂缘》《玫瑰依然红》《烟雾》《影人》,中短篇小说集《弯人之谣》《陷车纪事》《月上高楼》,散文集《黄河人海流》《俯仰之间》,长篇报告文学《麦田:生命的守望》,以及《李康美文集》等文学专著18部。创作并被投入拍摄的影视作品有《玫瑰依然红》《老城墙》《月上江南》《赴任》《说话算话》《清风碑》《亮相》等,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播出。
散文集《俯仰之间》获冰心散文奖;长篇小说《情恨》获陕西省“双五”文学奖;中篇小说《空村》获陕西省柳青文学奖;短篇小说《陷车纪事》获河南省“奔流”很好作品奖;长篇报告文学《麦田:生命的守望》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剧本《说话算话》获国家广电总局数字电影百合奖,《清风碑》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本《赴任》获中央电视台很好剧本奖。
目录
第一辑 心的徜徉
遥远的青藏高原
飞雪米拉山
藏家做客
游喀纳斯湖
步人火焰
界碑
重走映秀镇
渭水滔滔人黄河
黄土高原下的神秘世界
心灵的相牵
阳光和月亮的记忆
满池荡春波
宿营雪野
第二辑 心的惆怅
窗外青藤
相逢在小麦飘香的季节
趾甲的轮回
我的读书经历
患得患失的悲哀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雄鸡伴我童年路
难忘的岁月
喧嚣的终结
两把椅子
外婆的堡子
作文趣事
第三辑 心的感怀
神秘的院落
华山春来早
感念编辑情
我与《渭南日报》
《老渭南》:珍贵的记忆
文学创作访谈录
遥望南原觅白鹿
记忆深处的陈忠实
怀念董得理老师
怀念赵明理老师
追忆复华兄
怀念观胜兄
第四辑 心的交流
文学现状之我见
寻常故事中的博大情怀
简论《涝池岸边》
简议《如今村里的年轻人》
以诗为魂,徐步坚韧
《承诺》的呼唤
大地行吟
感佩与祝贺
“雪拥蓝关”的乡愁
《聆听心灵的回声》序
在平实的生活中寻求浪漫的心境
平凡的人生滋味
故乡的眷顾
大漠情韵
金石可镂笔墨生辉
挚爱故乡笔墨留意
虔诚的依恋
放眼高空看过云
对菊延宏先生小说的阅读与思考
对庞文梓先生小说的几点看法
苍凉的乱世悲歌
守护公路的颂歌
《负曲史话》序
后记
摘要
    藏家做客
     ――西藏行之三
     在西藏旅行时,曾经在藏家做客。
     那是从林芝返回拉萨的途中,我们又参观了一个藏族村子。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以放牧为生的藏族人似乎不存在什么村落,普通藏族人长年累月生活在广袤的荒野中,全家人栖身在毡棚里,过着简单而又与世无争的生活。不错,当时我也是为此而纳闷。我们的车子离开公路,刚刚驶入宽阔的村道,一幅很大的汉文广告牌就扑面而来,上书“章巴村藏家乐欢迎你!”我猜想,“章巴”二字肯定是藏语的直译或者音译,“藏家乐”无疑就是对内地‘‘农家乐”的直接借用了。
     章巴村接近建在平原地带,中间是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道路两旁是两排整齐划一的屋舍。在每家屋舍的前边,还有长满绿草的院落。屋舍的建筑风格和五颜六色的装饰带有显著的藏族特色。
     去藏家做客之前,我们在村委会的大院里看了一场演出。演出的节目主要是藏族歌曲和舞蹈。表演完毕,一个颜值很高的姑娘把我们一行六人领进家门。这个姑娘不但长得很好漂亮,个头也很高,接近是模特的身段。她的屋舍和别的屋舍一样,都是两层小楼,会客的地方在第二层左侧。那是一个宽敞的会客厅,客厅中央是一个干净的大火炉,墙边是一排大沙发,一切都和我们想象中的藏族家庭接近不同。她先给我们每个人都倒了酥油茶,又马上自我介绍说,她叫云旦卓玛,在湖南民族学院上的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村子里。啊,大学生!难怪言谈举止显得优雅而得体。云旦卓玛见我们总是打量着屋子和摆设,就介绍说,这都是对口支援的结果,从规划到修建,什么都不用他们操心;他们要做的,就是有效改变以前的游牧生活,从米拉山上搬迁到定居的村子来。
     米拉山?我们从拉萨过来时曾经在米拉山口停留过,距离这儿足有三百多里地的米拉山,竟然被云旦卓玛提到了!我脱口说,米拉山那么远,怎么也是你们的‘地盘”?她说,米拉山是一座山脉――啊,你们肯定已经到过米拉山口,可是那个山口的标志和整个山脉接近不是一个概念哟。原来如此,这次做客起码纠正了我心中的一个谬误,看来章巴村后边的山峰同样是米拉山脉的绵延啊。西藏的地域很好辽阔,据说一个乡管辖的面积,比内地一个县甚至一个市的面积还要大得多。以前我就听一位援藏的干部讲过,如果在西藏某些偏僻的地方当乡长,辖区里的群众也许只有几百人,可是要想和他们每个人都见一面,即使骑着马也可能需要奔走好久。
     我和云旦卓玛的交流渐渐深入,还谈到了藏族的风俗以及这些年的巨大变迁。云旦卓玛今年二十八岁,她说她出生时全家仍然在米拉山上过着游牧的生活。
     我一直没有弄清云旦卓玛家里到底有多少人,只是听她说,父母亲都健在,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嫂子,她自己也已经结婚生子。这样的话人口似乎很好计算,可是两个哥哥各自还有几个孩子,他们是不是都住在这幢小楼里,我们没有仔细询问,因为弄不清藏族人有什么忌讳。说是藏家做客,实际上接待我们的只是云旦卓玛一个人,她说家里的男人仍要去米拉山放牛,身强力壮的女人也会随着丈夫走,好在现在的孩子都可以留在村里上学了。云旦卓玛是村里的导游,不再需要出外放牛,只用留守在村子里,晚上照看几个孩子。让我们深感困惑的是,她既然有两个哥哥,怎么她的丈夫也在她家里生活?云旦卓玛说,藏族人对这些分得不是很清楚,她结婚后仍然住在娘家,丈夫也就随她过来了。
     一个姑娘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村里当了牧民,丈夫也是普通的牧民,这是令人深感意外的事情。可是云旦卓玛的脸上没有一点失落和阴郁,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说藏族出外读书的大学生大都是由政府供养,一开始就说清毕业后要回到藏区工作和生活。这在他们这儿没什么奇怪的,国家培养他们,就是为了服务西藏,改变西藏的面貌。她说回到村里就要遵从藏族的风俗,从谈恋爱到结婚,一切程序都是按照他们这儿的风俗走。她和丈夫认识后,如果要结婚,就必须对这个小伙进行生活能力的全面考验。所以,这个小伙就和云旦卓玛的父亲一起出外放牧了。这一走就是一年多,甚至整个冬天都要在遥远的山区度过。直到家人都认为这个小伙身体强壮、聪明能干、心地善良、为人诚实,才能给两个人张罗婚事。办完婚事,已经成为丈夫的男人仍要外出放牧,其生活状态和结婚前差不多。云旦卓玛说,如果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藏族女人,也会跟着丈夫去放牧。由于成了有知识有文化的女人,村子又在发展旅游业,她就只能坚守在村里,和丈夫也就离多聚少了。
     走下楼,我忽然看见一只小狗摇着尾巴跑进门来,云旦卓玛连忙亲切地抱起小狗送我们出门。我问这只小狗是她养的吗,她说她也弄不清这是谁家的。虽然政府在这儿修建了村落,可是平时住在村里的人并不多,他们出外放牧时会把孩子和家里的宠物留在村子里。孩子们有老师照顾,宠物们则会四处为家。所以留守在村里的人,见到任何一个孩子或宠物,都会如同对待自己家的一样给予贴心照顾和呵护。
     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