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清后期至民国初期北京话文献语料的个案研究

基于清后期至民国初期北京话文献语料的个案研究

  • 字数: 27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晓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972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北京话作为现代普通话的基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但学界对于清后期至民国初年的北京话的关注度不够,研究深度有所欠缺。笔者正应对这一情形,立足于细致搜集查阅靠前和日本现存的大量相关文献,尽可能全面掌握材料,同时对各种材料作深入分析,以求发现清后期民初北京话语法、词汇、语音的特殊现象。《基于清后期至民国初期北京话文献语料的个案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概括评价了靠前外学者对近代北京话的研究成果。2、对清后期至民初的诸多社会变化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满人母语转换的完成,全国的通行语言从南京官话变为北京话等。3、对在此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各种反映北京口语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介绍:包括白话京味儿小说、戏曲作品、域外教课书(西洋、日本、朝鲜)、满(蒙)汉合璧教科书、正音材料、录音材料等,其中一些文献材料从未或极少被学界使用。4、对清后期民初的语法现象进行了梳理,并重点研究了三个语法现象:“所(副词)+VP”,“这个/那个+VP”,“简直(的)+VP”。5、对清后期以后产生的一些新副词进行了梳理,并重点研究了三个新副词:“挺”、“赶紧”、“反正”。6、对清后期以来北京话的语音情况进行了梳理,并重点研究了这一时期很重要的语音现象——尖音团音的合流。另外对这一时期北京话的声调系统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作者简介
   陈晓,2003-2007年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7-2010年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10-201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15-2017年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神户外国语大学),现为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尤其侧重于清代北京话的研究。
目录
   绪言1

0.1研究对象及时代分期1

0.2研究空间及意义1

0.3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目的2

第一章清后期民初北京话研究概述3

1.1词典类描写研究3

1.2清代北京话语音研究6

1.3北京话来源研究10

1.4清后期民初北京话词汇语法研究11

1.5满语与北京话的关系研究18

1.6小结23

第二章清后期至民初社会背景24

2.1清代满汉语言及文化接触概述24

2.2清后期满人母语转换的完成27

2.3社会变迁与旗人地位的下降31

2.4旗人“弃雅从俗”33

2.5小结36

第三章反映清后期民初北京话的材料及其性质38

3.1白话小说38

3.2曲艺材料48

3.3域外教课书60

3.4满(蒙)汉合璧文献72

3.5正音材料74

3.6录音材料76

3.7其他材料76

3.8小结77

第四章清后期民初北京话的语法现象78

4.1清后期民初北京话语法特点概述78

4.2新出现的语法现象之一——“所(程度副)+VP”结构95

4.3新出现的语法现象之二——“这个、那个+VP”结构114

4.4新出现的语法现象之三——“简直(的)+VP”结构128

第五章清后期出现的新副词149

5.1清后期出现的新副词总结描述149

5.2新副词之一——程度副词“挺”152

5.3新副词之二——时间副词“赶紧”160

5.4新副词之三——语气副词“反正”165

第六章清后期民初北京话的语音现象168

6.1清后期民初北京话音系特点及其变化168

6.2清后期民初北京话最重要的语音变化——尖团合流189

结语209

参考文献212

后记22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