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

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

  • 字数: 30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董少新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91386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董少新编的《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主题属于跨学科性质,尝试利用人类学领域中的感官感觉研究方法,分析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般历史现象,希望感官感觉研究方法的引入,能够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起到启发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希望跨区域的文化交流研究方法也能够给感官感觉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
董少新,辽宁人,1975年3月生。2004年获得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2016年在富布莱特做访问学者,2017年任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明清史、中外关系史、中国天主教史、东亚海域史和科技史。
目录
前言
作为感觉交流的文化交流:感觉研究中的中西文明相遇
法国18世纪“景德镇神话”何以形成——一个感觉史意义上的中法文化交流的个案
从瓷器到人:视像、感觉、艺术和医学
盖伦论味觉与嗅觉
灵性感知传统的延续和转变
16―17世纪耶稣会传教艺术中的天使的形象
“黑睛小眼”与“碧瞳深目”的对望以及关于眼睛的审美
知识、想象与交流:南怀仁《坤舆全图》之生物插绘研究
技贯中西:乾隆宫廷西洋画师王致诚(1702―1768)作品中的文化交流
17―18世纪中国艺术在俄国与俄国中国风的特点
全球史视野下的“西洋”多层木套杯与跨文化的清宫
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的饮食内容
“美味之盐”:近代早期酱油传人欧洲史
19―20世纪英国对中国性实物的收藏及其文化的解读
痰嗽之声:“通过仪式”与“社会戏剧”
作者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