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

  • 字数: 8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作者: 刘墉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436886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7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华人励志大师刘墉的数十年人生经验大成之作,现象级畅销经典代表作2018全新修订,我们该如何与孩子相处,与爱人相处,与父母相处,与世俗相处,刘墉一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内容简介
我们如何宠孩子,如何爱父母,如何守得住自己的一方小小世界,刘墉在本书中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有多少父母年轻时为了爱子女,希望他们能进入好学校、交到好朋友、吸到好空气,而不停迁移?年老时又因为舍不得子女,千里迢迢漂泊到地球的另一边!生命是什么?生命是爱,爱就注定了漂泊!
作者简介
刘墉,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华人畅销书作家、画家、演讲家。生于台北,祖籍北京,现居美国。出版中英文著作一百余种,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他是当代极少数能经常进入苏富比(Sotheby's)国际拍卖的国画家,而且频创百万佳绩。
刘墉先生不仅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还养育出了一对优秀儿女,堪称华人家教典范。儿子刘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茱丽叶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音乐、时尚、娱乐达人,台湾地区知名跨界优质偶像。女儿刘倚帆,才貌双全,由小学到初中毕业,学业成绩全A,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美国“总统奖”。2007年更以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常青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
目录
自序 愿每个漂泊者都不孤独
深情
父母之爱
深情八帖
生命之爱
真好
老年之爱
深长的爱
赤子之爱
父亲的画面
人群之爱
别让自己更孤独
纯粹之爱
绝对的爱
中年之爱
陶然自醉
慕之爱
一盏风灯
风之爱
许多风跑了过去
花之爱
昙花
野姜花
群花有约
被尊重的生命
深藏的春天
兄弟之爱
他是我的
盲者之爱
另一种光明
漂泊之爱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
浮世之爱
隐藏的体谅
夫妻之爱
沉淀的爱情
母亲之爱
超级妈妈
阳光之爱
走在阳光里
回馈之爱
无怨无悔的爱
故园之爱
星星坠落的地方
大地
山水之爱
山水六帖
石之爱
雨花石
姜糖冻
问园
故园之爱
告别问园
家园之爱
透天厝
半睡半醒之间
摘要
    我常在文章里谈起兰屿的风景,但兰屿给我印象最深的却不是山水,而是海边遇到的一家人。
     那是个傍晚,我在兰屿的海滩散步,看到原住民一家人正蹲在地上整理刚网到的鱼,他们把鱼小心地分成四堆,也可以说是四种等级。
     “为什么把鱼分开来摆呢?”我当时好奇地问。
     男人指着优选的一堆鱼说:“男人鱼!”又指指剩下的两堆:“女人鱼!小孩鱼!”最后指着显然又少又差的鱼说:“老人鱼!老人吃的!”
     十五年了,那海边一家老小的画面,至今仍清晰地映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说,深深烙在我的心上。
     我常想:为什么老人家要吃最差的东西?又为什么当时那老人家,竞抬起头来,对我一笑?
     今天,我到朋友家做客,再一次遭到这种震撼!
     晚餐之后,我指着桌上的残羹剩菜,对主人客气地说:“您准备得太丰盛了,剩下这些,多可惜!”
     岂知主人才六七岁的小孩竟毫不考虑地搭了腔:“不可惜,奶奶吃的!”
     “我婆婆等下会出来吃!”女主人说。看见我十分惊讶,又解释,“她不喜欢一起吃,叫她吃好的,她还不高兴,只有剩下来的她才吃,而且吃得开心!”
     现在我坐在桌前写这篇东西,想到今晚的画面,禁不住流下泪来,我要再一次问:
     为什么?
     只因为老人家没有了生产力,就该吃剩的、该吃坏的吗?
     只因为老人家“自愿”“高兴”,我们就任她自生自灭吗?
     相信不少人读过我在《点一盏心灯》里写的《爱吃鱼头》那篇文章。老人家临终时,几个朋友烧了她最爱吃的鱼头去,却听到老人瞒了十几年的秘密:
     “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辈子,却从来没有真正爱吃过,只因为家里环境不好,丈夫、孩子都爱吃鱼肉,只好装作爱吃鱼头。我这一辈子,只盼望能吃鱼身上的肉,哪曾真爱吃鱼头啊!”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故事中的老人家有幸在临终时说出心里的话,问题是这世上有多少为家庭牺牲的父母、尊长,就在晚辈们一句“他自己喜欢”的漠视下,慢慢凋零了!
     是的!他们是在笑,因为自己牺牲有了成果,而快乐地笑!
     但晚辈们看到那笑,是不是也该笑呢?
     还是应该自惭地哭?!
     最近我为公视“中国文明的精神”进行评估,在读了一百多万字的专家论文后,印象最深的,竞然是论文里提到西方社会学家在1938年在中国多年调查的结果:
     “不要以为中国农村有许多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事实上几乎没有!主要的原因是农民寿命太短,平均在五十岁以下,活不到多代同堂的年龄,又因为贫穷而缺乏维持大家庭需要的财富。”
     我们能相信吗?这个中国人常以为自古就盛行多代同堂的说法,竟然错了!那是“理想”,不是事实!
     父母、尊长平均活不到五十岁,这是多么可悲的事!问题是,父母不能甘旨无缺、安享天年,这又难道不是子女的耻辱吗?
     过去穷,我们没话讲!
     今天富,我们该多么庆幸!可是在我们庆幸的时候,是否该想想自己有没有真尽孝,抑或又是创造了一种假象?!
     记得有一次,我的儿子抱着一碗鱼翅汤当粉丝喝,我很不高兴地说:“那是留给奶奶的!”
     年轻人理直气壮地讲:“奶奶说她不爱吃,叫我吃光算了!”
     奶奶是真不爱吃吗?还是因为“爱他”,才特意留下来?
     每年冬天,我的窗台上都排列着一大堆柿子。
     为什么柿子一买就是十几个?因为我发现只买几个的时候,母亲知道我爱吃,总是先抢着吃香蕉,等我叫她吃柿子时,则推说自己早吃过了水果。
     只有当她发现柿子多到不吃就坏的时候,才会自己主动去拿。
     当我为老母夹菜,她总是拒绝,说不要吃,我就把筷子停在空中,直到夹不稳而要掉在桌上,她才不得不把碗伸过来。
     问题是,她哪次不是高兴地吃完呢?
     相反地,当菜做咸了,大家不吃,她却抢着夹,我只好用筷子压住她的筷子,以强制的方式,不准她吃,因为血压高的人,最不能吃咸!
     “瞧!有这样的儿子,不准老娘夹菜!”她对着一家人“高兴地”抱怨。
     我认为:当我们小时候,长辈常用强制的方法对待我们,叫我们一定吃什么,又一定不准吃什么!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爱护我们!
     而在他们年老,成为需要照顾的“老小孩”时,我们则要反过来模仿他们以前的做法――用强力的爱!
     这不是强迫,而是看穿老人家装出来的客气,坚持希望他们接受晚辈的孝敬!
     如此,当有一天他们逝去,我们才可以减少许多遗憾!因为我们为天地创造了一种公平回馈,以及――无怨、无悔的爱!
     P127-13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