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江浙锡箔的物质文化史

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江浙锡箔的物质文化史

  • 字数: 23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潘玮琳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239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锡箔”及其生产、流通、消费的历史。 锡箔是将锡片打制成箔,裱褙于纸上而制成,因其色白肖银,人们常将其折叠成“元宝”形状,用于象征银锭这一特定的货币形态。由于制作锡箔的原料与工艺的特殊性,在历目前成为中国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并且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反迷信运动中被推到历史前台。本书通过探索物质文化史的路径,以锡箔切入江浙地区祭祀礼仪习俗消费的视角,对民国时期社会文化改革与变迁的历史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研。
作者简介
潘玮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全英语硕士项目讲师。2017年大英博物馆罗宾逊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史、海外中国学。编著有《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译著有《哈佛中国史·元明卷》(中信出版社,2016年)、《经学·科举·文化史:艾尔曼自选集》(合译,中华书局,2010年)、《捍卫历史》(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目录
   导论1

第一节问题缘起1

第二节学术史回顾3

一、 关于纸钱的研究4

二、 关于民国迷信问题的研究8

第三节研究资料与方法12

一、 研究资料12

二、 研究方法13

三、 研究时段与地域的说明24

第四节本书主题和结构25

第一章纸钱的起源29

第一节“大象其生”: 儒家“明器”观的起源31

第二节“冥冥何所需”: 从“明器”“瘗钱”到“烧纸钱”的谱系37

一、 儒家学者的考证37

二、 佛道两家的考证45

第三节“通俗”与“流俗”之辨: 明清丧葬礼俗中的纸钱50

第四节“礼仪的交织”: 晚明天主教传教士对纸钱的看法61

第五节“天上的财富”: 晚清传教士对冥钱的批评69

小结77

第二章锡箔的起源: 民间传说及其社会经济背景79

第一节“洪武皇帝的阴债”: 几个锡箔起源的故事82

一、 锡箔起源传说异文82

二、 传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分析91

三、 传说核心内容的分析93

第二节“百姓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 明代尚银思想与锡箔的起源97

一、 明初钞法的混乱97

二、 纸钞与纸钱的隐喻关系99

三、 明代民间贵银思想与锡箔的兴盛101

小结102

第三章从锡、纸到锡箔: 锡箔制造的原料与工艺105

第一节锡箔制造的原料107

一、 锡107

二、 纸111

三、 辅料: 擂粉115

第二节锡箔制造的工艺115

一、 工具115

二、 工艺流程116

三、 锡箔的再加工制品121

第三节箔工、砑户、贫女: 锡箔的制造者125

一、 箔工126

二、 砑户130

三、 贫女130

小结133

第四章锡箔的商品化和江浙锡箔的现代产业网络135

第一节“杭箔”“宁箔”与“绍箔”: 民国以前江浙锡箔产地135

一、 江浙锡箔业的起源135

二、 民国以前杭、绍、甬三地的箔业138

第二节锡箔的商品化143

一、 行业分工143

二、 产品的规格化144

三、 锡箔商标的出现148

第三节20世纪上半期江浙锡箔业的运作149

一、 出产149

二、 销售152

第四节上海与现代江浙锡箔产销的国内网络158

一、 上海箔业的形成159

二、 上海箔业中的多种地缘因素163

三、 上海在销售网络中的枢纽地位167

第五节“滇铜”与“荷兰锡”: 锡箔产业中的国际因素169

一、 “滇铜”运销的国际通路169

二、 “以锡换茶”与洋锡输入的竞争170

三、 江浙原锡的进口与锡箔成品的出口176

小结179

第五章反迷信运动与锡箔业:1927—1931年江浙锡箔特税案181

第一节“寓禁于征”: 锡箔特税的开征与国、地矛盾的凸显182

一、 “空穴来风”: 开办迷信税的试探182

二、 “未雨绸缪”: 锡箔税的国、地之争186

三、 “寓禁于征”: 政府与箔商的税率博弈188

第二节“禁的善后”: 箔税收入分配中的省地矛盾194

一、 地方自治之理: 江浙两省的分歧195

二、 教育经费独立: 省与县的矛盾196

三、 中央的权宜应付202

第三节“禁”与“征”的矛盾: 取缔迷信物品业办法与其变通204

一、 迷信用品取缔办法实施始末204

二、 反迷信运动中的地方性差异209

三、 反迷信运动中的党、政异议211

四、 商人从接受到反对“迷信”话语的策略转变214

第四节近代反迷信运动中的罪与罚: 迷信税的法理问题218

一、 锡箔税的名目变化218

二、 从锡箔税看迷信捐的法理221

小结224

第六章锡箔业与地方社会226

第一节箔商: 地方秩序的维护者229

第二节箔工: 地方秩序的“破坏者”235

第三节贫女: 从事“迷信”物品生产的女性237

小结240

余论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242

参考文献24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