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尽其利 农地细碎化与集体所有制

地尽其利 农地细碎化与集体所有制

  • 字数: 26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王海娟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308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土地细碎化是农业发展漫长、原住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原住民地区普遍存在的土地形态,是我国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根本性制约。主流的个体行动范式以及“产权界定-经济激励”框架无法有效分析细碎化土地的利用问题,本书采用集体行动范式以及“产权特性-产权结构”框架,分析细碎化土地利用如何实现地尽其利的目标,是一项对我国地权的形态、利用方式以及农地制度绩效的经验研究。作者认为,在土地细碎化情况下,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应以农地细碎化治理为中心、以强化集体的土地经营权利为方向,促进地尽其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作者简介
王海娟,湖北黄石人,社会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驻村调研时间500多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CSSCI论文10余篇,出版有学术著作《农地细碎化的公共治理之道——沙洋县按户连片耕种模式调查》(合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引言
二 个体行动范式下的农地利用研究
三 集体行动范式下的农地利用研究
四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五 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农地细碎化与我国的农地形态
一 土地细碎化的成因、产权特征及其利用困境
二 中国土地形态的变迁及其特殊性
三 中国土地细碎化问题的演变趋势
四 小结
第三章 治理方式(一):按户连片耕种
一 “按户连片”制度创新的实践与绩效
二 土地互换与集体行动失败
三 土地调整与集体行动成功
四 小结
第四章 治理方式(二):农地集中流转
一 农地流转及其细碎化问题
二 以农户为主体的土地流转模式的实践与困境
三 以集体为主体的土地流转模式的实践与绩效
四 小结
第五章 治理方式(三):农业服务规模化
一 联耕联种模式的实践与绩效
二 综合农协模式的困境及其演化路径
三 小结
第六章 农地细碎化治理的国际比较
一 土地集体所有产权结构下的农地细碎化治理
二 土地国有产权结构下的农地细碎化治理
三 土地私有产权结构下的农地细碎化治理
四 小结
第七章 农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变迁与中国地权的走向
一 强化农民土地权利:农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变迁
二 土地财产化与中国地权的走向
三 强化集体土地权利:地方社会农地制度创新的实质
四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一 土地细碎化与农地利用研究的范式转换
二 土地集体所有制及其制度优势
三 小农经济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四 关于农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