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先秦汉唐诗赋论稿

先秦汉唐诗赋论稿

  • 字数: 31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社
  • 作者: 冷卫国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287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的汇集,分为三编:先秦两汉诗歌,汉魏六朝赋学批评、唐代诗歌及文学批评。上编主要描述了从《诗经》“变雅”到老子思想的嬗变之迹,从艺术思维角度揭示了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质。中编则于繁复的史料中探赜索隐,分析了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刘向、刘歆、萧梁皇族的赋学批评等等,勾勒了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的基本脉络。下编以李白、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的具体作品为例,探讨了古典诗歌释读的原则问题。全书从文本细读和历史脉络出发,对先秦至唐的诗与赋这两大文类进行了研析剖判。
作者简介
   冷卫国,1969年生,山东平度人,1998年获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华书局(1998-2003年)、中国海洋大学(2004-2016年)工作,2005年评为教授,2012-201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调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等。
目录
   上编 先秦两汉诗歌

先驱的悲歌与史哲的覃思——试论从变雅到老子思想的贯通与演进

论屈原艺术思维的文化生成

新的艺术思维范型——神话、《诗经》、屈原艺术思维异同比较

屈骚艺术特质发微——兼论屈原艺术思维的性

关于《迢迢牵牛星》释读的两个问题——兼及庾信《七夕诗》与苏轼《渔家傲·七夕》词

礼乐制度史视野下的汉代歌诗研究——读赵敏俐《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中编 汉魏六朝赋学批评

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的对象与分期

“文章西汉两司马”的赋学批评

“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论扬雄的赋学批评

刘向刘歆赋学批评发微

赋中论赋:汉代赋学批评的另一种形式

论建安时期的赋学批评

玄学的兴盛与正始赋学批评的时代特征

左思《三都赋》及其辞赋观

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

夏侯湛以“味”论赋

“繁华”与“有益”——试论葛洪赋学批评的二重性

东晋赋学批评的分期及时代特征

元嘉赋学批评:沉寂中的渐变与拓新

晋宋诗赋札记二则

论永明时期的赋学批评

刘勰的赋学思想

萧梁皇族的赋学批评

下编 唐代诗歌及文学批评

合南北文学之两长——论庾信辞赋及其辞赋观的先导意义

李白《蜀道难》历代主题说平议——兼论李白与《文选》赋的关系及其“以赋为诗”的艺术特征

文本细读与中国古典诗歌的阐释问题——以白居易、李商隐的两首诗歌为例

李贺诗歌现象三论

方以智,圆而神——读卢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