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革命1911 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

中国革命1911 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

  • 字数: 19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美)阿瑟·贾德森·布朗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316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延续了三百年的清王朝内忧外患,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有志之士呼吁改良,岌岌可危的局势也急需一场大变革。阿瑟·贾德森·布朗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次年写就了本书,他尝试从社会百态层面去解读那段历史,以便西方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不同于脸谱化的叙述倾向,布朗博士用实地走访的调查报告方式,带我们回顾了那段被宏大叙事淹没的辛亥革命。在他的笔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轮番登场,晚清民生百态详尽而丰富,西方列强的恶行也有所披露,他用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描摹了一个不同于我们想象的晚清。通过东西方文明对比,他认为中国的改造只能通过中靠前部的力量实现,请世界“理解一个重新崛起的中国”。
作者简介
阿瑟·贾德森·布朗,有名传教士、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他曾游历多国,并与多国皇室政要有密切往来。布朗曾分别于1901—1902年和1909年到访中国,并对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先后写下了17本调查日记。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不同于西方傲慢的学者,布朗对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有独到而清醒的认识,著有《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近东与远东》《远东的主人》等多部作品。
季我努,靠前有名民间学术团体,以整理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为职志,代表性作品有《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等。
目录
序言 外人当年看辛亥
自序 我眼中的辛亥
章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强推铁路国有政策,中央与地方经济利益矛盾重重
◎从两个外国人剿灭太平天国到八国联军粉碎义和团
◎五大臣出洋考察的背后竟是一场大规模的贿赂游戏
◎看钱办事、为富人卖命、公开赌博、性欲旺盛、麻木不仁——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官场内外民生图
◎一颗炸弹的意外爆炸将辛亥革命提前了两年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究竟是什么
第二章 中国的蒸汽革命和商业革命
◎传教士无意中成为西方销售商的重要“代言人”
◎充斥洋货的清廷盛宴
◎商家频频抛出充满诱惑但超出民众购买力的商品广告
◎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祸是福
◎沉迷于物质追求的民众急需某种精神的引导
第三章 动荡的政治和外交格局
◎“择吉日相见”——清廷官员采取拖延战术应付西方外交官
◎清廷驻欧美各国使馆收集西方瓜分中国言论
◎慈禧颁布宣战檄文,开战八国联军
◎北京沦陷,通州573名中国女子羞愤自尽
◎《纽约时报》《日本邮报》《中国评论》记下列强暴行
第四章 民智的开启和教育的进步
◎西方书籍受热捧,美国教科书进入北京八旗子弟中学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争学英语
◎清帝下旨兴办新式教育,慈禧将一大型寺院改建为女子学校
◎天津警政长官存献祭资金为教育基金
◎另一张面孔: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怀疑与敌意
第五章 基督教对中国的影响
◎基督教团爆炸式发展
◎《中国评论》:辛亥革命的发生与传教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京决战前夕,传教士邀集双方战将协商停火协议
◎因为腐败,清政府遭传教士遗弃
第六章 宪政发展与社会改良
◎传教士缘何成为义和团运动中的主要受害者
◎慈禧临终前孤注一掷的赌注是什么
◎首次揭开清政府九年立宪计划的内容
◎摄政王载沣接受国会《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从此清帝无实权
第七章 新生中国的领导人——袁世凯和孙中山
◎26岁的袁世凯监控朝鲜内政外交
◎与笔者长谈,希以一己之力教化3800万民众
◎鸿门宴上剿杀义和团,招致慈禧不满
◎光绪去世前夜写下密旨:待时机成熟,将其(袁世凯)斩立决
◎兴学、强军、推进改革,袁世凯得到美国驻天津总领事高度评价
◎袁世凯如何在清皇室与革命者间周旋
◎笃信基督教的革命领袖孙中山
◎让中外人士倍感疑虑的总统职位大移交
第八章 “共和”中国的未来
◎扑朔迷离的民国局势
◎民国政府背负6.25亿美元外债
◎各国外交官挑拨离间,孙中山下令进入战备状态
◎西方基督教会将扮演什么角色
◎民国未来充满变数
附录 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
译后记 一些感谢的话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