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未成年犯不良交往矫正项目研发报告与指导手册

未成年犯不良交往矫正项目研发报告与指导手册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作者: 管荣赋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939501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关于不良交往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的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研究中就已出现。但当时只是将其作为社会原因的一个方面,没有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关于犯罪与不良交往的专门论述逐渐增多,同时开始注意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其相关理论模型也经过翻译介绍而被人广泛接受,其主要相关理论有:一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主体因素特别是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主体(人)、行为及环境三者之间构成动态的交叉互动关系,重视人的自我系统和自我效能感,指出人的更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学习。二是萨瑟兰的差异交往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主要是由他的社会交往所决定的,一个人犯罪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同有犯罪行为的人交往的结果。根据差异交往理论,罪犯的犯罪行为如其他行为一样,是从其他人那里学来的。这种学习的过程完成于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再加上群体具有的环境影响力,当一个人学习犯罪行为时,也学到了犯罪的技能,同时还学到了犯罪的动机、理由和态度。三是犯罪动力定型理论。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其形成发展轨迹大多经历四个阶段,即不良习气及恶劣心理品质阶段—不良行为阶段(负文化观念的逐步形成)—犯罪习惯的“动力定型”阶段(流氓哲学、强盗逻辑的产生)—集群(团伙)阶段。本书作为罪犯不良交往矫正项目实施工具的核心要件,需要说明的是,项目研发所采用的实验样本主要是青少年罪犯,书中设计的矫正活动内容也倾向于适应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成年犯是否适用,虽然没有经过进一步验证,但是对于矫正不良交往问题,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罪犯,由于所依据的理论、干预的原则、矫正的内容是相同的,这决定了适用不同类型罪犯的不良交往矫正项目,都是密切相通的。因此,使用本书对成年犯矫正进行指导时,可以保持框架体系不变,对具体的矫正活动方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充实。本书的编写过程,是我们学习研究、实践探索的过程,一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广大矫正工作者在实践过程
作者简介
管荣赋,男,1964年9月生,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监狱理论研究专家。现任江苏省南京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时任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党委书记、所长)。从事监狱工作30余年,曾承担并完成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重点课题1项、中国监狱工作协会重大课题1项、一般课题3项,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黄丝带”课题5项,出版理论合著3部、主编共青团中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丛书20余册,发表论文20余篇,有近20篇论文在全国性理论研讨会上获奖,其中有12篇论文获一等奖。
目录
未成年犯不良交往矫正项目研发报告
第一章 背景分析
第二章 开发设计
一、目标定位
二、理论依据
三、基本原理
四、项目架构
第三章 项目实验
一、实验设计
二、实验准备
三、实验过程
第四章 验证分析
一、模块分析
二、整体分析
第五章 结论
一、成效
二、局限
三、完善
第六章 附录
一、术语
二、评估工具
未成年犯不良交往矫正项目指导手册
第一章 项目概述
一、项目设计
二、项目内容
三、项目说明
第二章 实务指南
一、如何认定项目适用对象
二、如何使用本实施指导手册
三、项目实施的原理与方法
四、如何评估项目实施效果
第三章 矫正活动方案与内容
模块一:认知
单元一:人际交往与社会化
单元二:不良交往与犯罪
单元三:不良交往状况分析
模块二:回避
单元四:常见不良交往群体
单元五:不良交往的信息识别
单元六:不良交往的回避
单元七:不良交往“识别+回避”训练
模块三:取代
单元八:三方沟通内容评议
单元九:健康网络交流活动
单元十:兴趣爱好养成引导
模块四:控制
单元十一:建立自我控制计划
单元十二:寻求家庭亲情支持
单元十三:签订社会帮教协议
第四章 附录
一、项目实施记录表
二、评估工具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