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为世界添精彩

中国为世界添精彩

  • 字数: 22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读者丛书编辑组
  • 出版日期: 2019-02-01
  • 商品条码: 978722605273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39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秉持《读者》“清新、隽永、朴实、平民”的风格和“真、善、美”的价值标准,用一个个好故事拨动我们这个时代的“心弦”,倾听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丛书以读者品牌为引领,围绕“寻梦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人民梦想、实干兴邦”等主题,从各种图书、报刊、网站上精选了500多篇美文汇编成册。《读者丛书·中国梦读本》是我们送给筑梦路上人们的美好希冀和前行的精神动力。当您打开这套丛书的时候,您可以看到仁人志士在寻梦路上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人生丰碑,也可以感受到几代科学家在强国路上的无私和献身精神;还可以看到普通人在追梦路上的辛勤汗水……
内容简介
读者丛书编辑组编的《中国为世界添喝彩》紧紧围绕“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相通”这一核心主题选编美文汇编成册,通过小故事、随笔、杂文等各种文体,通过具体事例,从各方面、多角度向读者阐释了中国梦是和平的梦,是发展的梦,是合作共赢的梦,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文章传递出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信息,以鲜活的事例说明中国梦带给世界人民的福音,也是对当前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的有力驳斥。
所选文章大致有四个层次:1.彰显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辐射与影响,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2.讲述外国人在新时代的中国成就事业,实现梦想;华人在海外拼搏奋斗,成就梦想;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民间交流与友好往来的故事。3.讲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面对当下及未来的环保与发展问题。4.讲述中国在航天、航空、高铁、桥梁、计算机等各个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创新建设成就,而这些成就又通过“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惠及世界人民,集中彰显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这一全书主题。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中国有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广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马克·扎克伯克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2018年7月,扎克伯格超过巴菲特,成为全球第三大富豪。周汉民现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
目录
内地女孩在香港念书/Sue Yang
两万个穷孩子的“富爸爸”/陈墨
一辈子只愿做两件事/安琪
获大奖的小瓶贴/流念珠
“外公加油”/秦珍子
“NBA灰姑娘”林书豪/陈劲松
在非洲反盗猎的中国人/宰飞
中国“天眼之父”:年里只做了一件事/芮思客
筑梦吉布提/杨月 曹飞跃
走向深蓝/侯 融 刘畅平 黎友陶等
当你无法回家,祖国为你而来/喻新 杜薇
十个亲历故事透析“一带一路”/王文
一封寄自北极圈给祖国的家书/姜宁
探访SOS儿童村/王松宇
维和利比里亚/开可
外国记者体验中国高铁“复兴号”/杨岚
被中企收购后,法国员工的奇幻之旅/刘峰
王梦秋的海归梦/谌融
外国人在中国/知了青年
胡润的坚持/田野
天舟一号:中国人的首艘货运飞船/谢瑞强
太空营救十六天/付毅飞
星地双向量子通讯技术的领跑者/邱晨辉
中国北斗联天下/余建斌
悟空号“取经”记/邱晨辉
大飞机 飞起来/余建斌
“三龙”探海刷新“中国深度”/杨舒
港珠澳大桥科技攻关记/张泉
中国桥,牛在哪儿/卢泽华
青春闪耀“太湖之光”/李超 周婷
沙发客的环球之旅/李蕊娟
与全世界分享你的家/李雪晴
天微博环游中国/罗丹
日本街头拉行李箱的中国人/莲悦
失明前再看妈妈一眼/陈轶男
我该算是香港人吗?/Image caption
小留学生的故事/Chin Lu
中国熊猫离世,世界陷入悲伤/芮思客
从火热“双十一”感受中国经济强劲脉动/崔文佳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周倩
中国,为世界添精彩/周汉民
有什么样的内心就有什么样的世界/马克?扎克伯格
99%的善良,发生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牛皮明明
奢侈生活的陷阱/尤瓦尔?赫拉利著 林俊宏译
工业文明是环保的敌人吗/大象公会
鸵鸟的哭泣:奢侈品背后的动物工业流水线/姜志鹏
席卷全球的“俭约”风暴/紫檀
杂碎和尼克松的筷子/黄二刀
如果你体验了20年前的日本/宋文洲
喝茶喝通了世界/李冬君
小细节,大历史/刘十九
一杯茶引发的思考/余秋雨
德国同事不着急/郑忠伟
致谢
摘要
    两万个穷孩子的“富爸爸”
     陈墨
     48岁的杜聪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一种生活高在云端:与洛克菲勒的曾孙女喝下午茶;受白先勇之邀,和林青霞一起听昆曲;白天在大到可以打乒乓球的阳台上读书;晚上看烟花在温哥华海港绽放;他的事业得到李兆基和克林顿的支持,他的大头照片挂在法国国家巴黎银行总部大堂的墙上。
     一种显得过于接地气:带着脸蛋通红的孩子,在满是砂砾的农家院里转着圈跳舞;坐在脱了漆的桌边,操着有香港口音的河南话与老大娘聊天;跟着孩子走过枯草满地的乡村土路,也和志愿者吃塑料袋装着的熟食,用一次性杯子喝饮料。
     1998年,曾任华尔街一家投资银行副总裁的杜聪在家乡香港成立了智行基金会,资助了河南、安徽、云南等10个省的2万多名“艾滋遗孤”读书。为此,他获得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拉蒙?麦格赛赛奖。
     前不久的一次周末,在一场与合作伙伴的“高大上”见面会后,杜聪与5个前来帮忙的在京受助大学生吃晚饭。卸下笔挺西装和头顶的光环,这个头发稀疏、身材矮胖的中年人挽起袖子,不由分说地把盘中的菜摊派到每个孩子碗里,要求“光盘行动”。合影时,他喊出惯用口号“杜聪肥不肥?”大家咧嘴笑道:“肥!”
     乐于自嘲的杜聪曾是华尔街的青年才俊,先后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毕业后,这位自幼从香港移民到美国的天才少年如愿进入投资银行工作,29岁便成为法国一家银行的副总裁。直到21年前调职香港,他因项目原因赴内地农村考察,从此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在河南农村,他一连走访了好几个村子,有的村子几乎家家都有艾滋病病人。“我从未遇到一个小小的地方竞有这样大的苦难。一户人家老中青三代受到‘贫困’、‘病’、‘歧视’的三重打击。”杜聪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上世纪末,河南一些农村遭遇了一场后来被称为“血祸”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潮。一些贫困农民卖血补贴家用,很多血站非法经营,共用针头,甚至在提取血浆后,把被污染过的血液注回卖血者体内,导致许多农民感染艾滋病病毒。
     一位父母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大学生告诉杜聪,小时候,经常见到爸妈和同村人一起进城“献血”。另一位受智行资助的学生忆起儿时说,妈妈每次进城都带个面包回来,自己享受之余高兴地和小朋友攀比。后来才知道,这是妈妈卖血后给的营养品。
     做过志愿者的杜聪对艾滋病并不陌生。20世纪80年代,杜聪刚移民到美国,那时还没有HIV和AIDS两个名称,只知道很多人死于同一种怪病。与他亲近的中学老师因此丧命,患病的学生也被家长联名赶出学校。
     令杜聪惊讶的是,时隔十多年,即便是艾滋病多发的河南村庄,依然有很多人没听说过这种病。他担心美国当年的悲剧再次出现,回到香港后毫不犹豫地成立了智行基金会。后来他干脆不顾家人反对,辞掉了年薪百万的投资银行工作,全职做公益活动。
     P8-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