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翻译与现代中国

翻译与现代中国

  • 字数: 25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赵稀方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91324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化研究的方法,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翻译文学史。内容涉及传教士的翻译,晚清文学和思想的演变、五四时期现代翻译的形成、1949年前后翻译的转折、新时期以后文化的构建,还涉及海外的现代主义汉语翻译。试图从翻译的视角,描述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和协商的过程,呈现中国现代性的构建过程。较之于主流的现当代文学及思想研究,这是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简介
赵稀方(1964―),男,安徽省芜湖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代室主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侧重翻译文学史、港台华文文学及后殖民理论研究。著有《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翻译现代性》《小说香港》《后殖民理论》《历史与理论》等,主编“后殖民理论经典译丛”。
目录
   上编 

从政治实践到话语实践

——明清“译名之争”

天演与公理

——《天演论》与《民约论》

文化的碰撞与协商

——《毒蛇圈》的翻译

现代翻译的形成

——《新青年》的翻译

另类现代性的建构

——《学衡》的翻译

下编

翻译的当代转型

——从延安整风到知识分子改造

现代主义的海外接续

——香港《文艺新潮》的翻译

新时期的思想复苏

——“名著重印与人道主义”

性别的误区

——女性主义的翻译构建

俄苏文学的光明梦

——俄苏文学的翻译

中国翻译研究落后多少年?

——《红与黑》翻译论争的启示

别是一家(何夕)

——赵稀方的学问之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