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散见戏曲史料研究

清代散见戏曲史料研究

  • 字数: 28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赵兴勤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91367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7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多系作者对经年搜集的清代散见戏曲史料的研究心得。上编为“各类文献中的散见戏曲史料”,作者对诗词、方志、笔记中的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全面论述,涉及剧目、戏曲艺人、戏曲活动、各类表演伎艺等,可补一般戏曲史之未逮;下编为“地方文献与地方戏曲”,对花部和江苏戏曲文化、徐州梆子戏等展开论述,亦多创新之处。
作者简介
赵兴勤,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学术著作《古代小说与传统伦理》《理学思潮与世情小说》《元遗山研究》《赵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赵翼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赵翼年谱长编》(全五册)、《清代散见戏曲史料汇编》(已出三编,凡八册)等23种,主编、参编《中国风俗大辞典》《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等近40种,在海峡两岸发表论文200余篇。
江巨荣,1938年生,安徽歙县人。复旦大学教授。曾任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戏曲史论集》(合著)、《古代戏曲思想艺术论》、《古剧精华》、《元明清散文选讲》、《剧史考论》、《明清戏曲:剧目、文本与演出研究》,校注《琵琶记》等。合作校订《才子牡丹亭》及《闲情偶寄》。
目录
绪论
卷上清代文献与戏曲研究
第一章清代诗词中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上)
第一节涉及剧目
第二节戏曲演出
第三节伶人班社
第四节百戏表演
第五节艺人遭际
第二章清代诗词中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下)
第一节戏曲艺人及其常演之剧目
第二节各类戏曲演出之情状
第三节不拘形式的戏曲活动
第四节民间其它表演伎艺
第三章清代方志中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
第一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与歌舞、戏曲演出的密集出现
第二节歌舞、戏曲表演及其演出经费的运作方式
第三节方志所载散见戏曲史料的文献价值
第四章清代笔记中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
第一节当时流行的各种剧目
第二节笔记所载之戏班与戏园
第三节戏曲艺术的发展路向及艺人的情趣追求
第四节相关伎艺的各种表演
第五节戏曲的生存状态及场上搬演
第五章清人文集中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
第一节瓯北著述中的戏曲史料
第二节瓯北对戏曲价值的估价
第三节瓯北的戏曲考证
卷下乡土文献与地方戏曲
第六章花部的兴盛与扬州地域文化
第一节乾隆南巡――“花部”崛起的机遇
第二节仕、商运作――“花部”生存空间的拓展
第三节剧坛争雄――“花部”完善自身的良机
第七章清代花部的场上传播与艺术特征
第一节情节性
第二节谐俗性
第三节娱乐性
第四节灵活性
第八章江苏戏曲文化史论纲
引言
第一节江苏戏曲文化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江苏戏曲发展的文化生态
第三节江苏戏曲表演的道义承载
第四节江苏戏曲史对当代戏曲文化构建的启示
第九章徐州梆子戏发展轨迹追溯
第一节徐州梆子与山、陕梆子戏的渊源关系
第二节阎尔梅与郢雪班
第三节罗罗腔对徐州梆子腔的催生
第四节徐州梆子发展的三个时段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