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

  • 字数: 54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齐锡生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301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3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 但是到了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有效改观。导致此项蜕变的很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优选性战略盟友,对抗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轴心国同盟,而其中特别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结盟。1937~1941年,中美关系到底经历了何种变化?特别是中国政府的对美外交政策的大课题:决策过程是什么?由何人执行?中国的外交目的是什么?谈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应是什么?中国政府在这段时间内,总体的得失又当如何评价?何以在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事爆发时,美国政府认为事不关己,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政府却十万火急地促请中国成为并肩作战的盟友?这些都是本书着力要探讨并希望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齐锡生,芝加哥大学博士,主修靠前关系和政治学,1967~1992年任教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1992~2002年参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建校工作并任历史系主任,研究兴趣包括中国近代以来的内政外交、靠前关系理论和军备战略问题,作品《中国的军阀政治》《剑拔弩张的盟友》影响甚巨。
目录

第一章 摸索一个务实的对美外交政策
第二章 胡适受命出任驻美大使
第三章 1937~1939年胡适和陈光甫对中国对美政策的影响
第四章 寻求一个新的对美政策:1939~1940年来自各方的压力
第五章 1940年以后外交作风的改变
第六章 1940年下半年中美关系大幅扩展
第七章 1941年:美国迈向中国外交舞台中央
第八章 租借法案带来的希望和失望
第九章 最后的冲刺:中国政府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努力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