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研究——基于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和协调性的视角

中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研究——基于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和协调性的视角

  • 字数: 56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编者:黄宪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934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08年爆发优选金融危机后,传统的货币理论遭受质疑,新的理论不断涌现。为了正本清源、准确把握那些具有多数共识的货币政策理论演变,我们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凯恩斯货币政策理论框架的产生到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的建立,直至目前各重大理论演变以及金融危机以来很好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地位和货币政策理论研究范式的展望,进行了时间跨度长达80多年的梳理,取得了“货币政策理论范式的历史演变”的重要成果。同时,本书基于“三性”对我国宏观金融调控模式及效果进行总结,从历史演变角度,将我国央行30年来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周期中运用的节奏、力度、强度、反转操作时间间隔进行描述,并以富有创造力的几何统计图刻画。接下来再引入时变参数模型,对这两类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趋势和时变特征进行了实证;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各层级目标效力和替代指标、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存在结构效应进行了分析评估。此外,本书还对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经贸关系密切国进行研究,测度和分析了中国靠前货币政策的变动对5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汇率、短期利率、长期利率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及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富有前瞻性,已引起高层重视。
作者简介
黄宪,男,1954年9月生,湖北武汉人,经济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珞珈杰出学者”,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靠前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迄今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在靠前靠前金融学很好不错期刊共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8部。先后获得教育部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教育部很好教材二等奖和省、市政府社会科学奖多次。
目录
   第一篇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相关理论的演变

第一章货币政策理论范式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当代主流货币政策理论范式的应用效果与局限性

第一节当代主流货币政策理论范式的应用效果

第二节当代主流货币政策理论范式的局限性

第三章金融危机以来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地位

第一节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要点及逻辑

第二节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地位评价

第三节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潜在问题

第四节对货币政策理论范式演变趋势的展望

第二篇世纪迭代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面临的问题和调整

第四章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一节作为最终目标之一的通货膨胀

第二节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第五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思考和再设计

第一节修正的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第二节利率、简单加总M2与DivisiaM2作为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研究

第三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创新和传导渠道变化的机理

第六章危机后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创新和机理

第一节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的理论前沿追踪

第二节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典型操作一“扭曲操作”和“定向调控”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沟通工具和规则技巧

第七章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变化及效果分析

第一节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变化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效应外溢变化

第四篇基于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和协调性对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估

第八章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力度与节奏

第一节对实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统计描述

第二节对实施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统计描述

第九章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大跨度期间的效果分析

第一节大跨度期间的分析视角及方法

第二节不同经济状态的分析视角和调控效果

第十章对定向货币政策结构性效应的评估

第一节金融对产业的资本配置效应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效应

第十一章我国中央银行对预期的运用及效果

第一节通货膨胀预期在货币政策调控中角色的探寻

第二节通货膨胀预期视角下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第三节加入预期因素后货币政策时滞的测度和分析

第五篇我国金融环境变化与完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的设计展望

第十二章我国金融环境变化

第一节中国“金融超发展”了吗

第二节我国小微企业贷款融资难、融资贵与宏观金融调控

第三节金融业竞争与不同银行信贷业务边界的移动

第四节转型背景下中国国际经贸联系和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演化

第五节“钱荒”和“股灾”所暴露的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的滞后

第六节金融监管当局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与协调

第十三章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

第一节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效果和趋势

第十四章适应大环境变化,完善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

第一节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历史性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格兰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的离聚变革及启示

第三节完善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