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选择·流动·聚居:农民工居住行为与空间效应

选择·流动·聚居:农民工居住行为与空间效应

  • 字数: 37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刘保奎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1121880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的城市化过程被分离为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市民化两个阶段,农民工正是这种“半城镇化”的代表,其进城务工实现了非农化,但市民化进程中遇到了诸多障碍。其中居住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瓶颈。本书采用行为主义与实证主义相结合的分析范式,从居住行为的角度研究住房问题,建立起“选择-迁居-聚居”的理论分析框架,考虑到农民工居住行为既具有空间性又具有社会性的复杂特点,尝试用“现象-抽象-演绎”的逻辑思路。以笔者在北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为基础,研究外来农民工居住行为的“静态-动态-空间”规律。方法上主要运用了离散选择模型、质性研究与行为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本书研究了北京外来农民工居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迁居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空间聚居的特征和内在机制,尝试性提出了农民工居住选择的双重分异机制、农民工迁居的务工生命周期理论、农民工聚居空间的梯度推移扩散和弱回波效应等创新性观点,并提出了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建议。本书构建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规划、住房政策及城镇化政策制定提供借鉴,适合从事城市经济、行为地理、城镇化研究与工作的学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及高校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刘保奎(1982~),河北邯郸人,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从事城市经济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城镇化微观机理、城市与区域空间增长管制、土地市场改革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参加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项重大战略前期研究和文件起草,获国家发改委很好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很好研究成果一等奖、很好调研报告一等奖、很好横向课题一等奖各1项。在《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发展研究》等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前言

1数据基础与分析框架

1.1分析框架

1.2数据基础与调查方法

1.3研究方法与路径

2理论与研究综述

2.1理论发展脉络

2.2相关研究综述

2.3相关研究述评

3北京外来农民工及其居住状况

3.1北京外来农民工的总体特征

3.2北京外来农民工的居住状况

4北京外来农民工的居住选择

4.1居住选择的研究设计

4.2农民工居住选择的主体差异分析

4.3农民工居住选择的决策过程

4.4农民工居住选择的内在逻辑:有限能动与社会制约

5北京外来农民工的迁居

5.1迁居的总体状况

5.2迁居的频率:主体差异分析

5.3迁居的时空间特征

5.4迁居的原因分析

5.5迁居的决策分析:行为的视角

5.6迁居的阶段性分析

6北京外来农民工的空间聚居

6.1北京外来农民工聚居的时空间格局

6.2北京外来农民工聚居空间演化

6.3北京外来农民工聚居:主体差异分析

6.4北京外来农民工聚居:交通影响分析

6.5北京外来农民工聚居:职业差异分析

6.6北京外来农民工居住空间特征:职住关系分析

6.7北京外来农民工聚居的动因和形成机制

7农民工住房政策启示与建议

7.1各地农民工住房政策实践

7.2当前农民工住房政策检讨

7.3农民工趋势特征的住房政策启示

7.4农民工居住选择双重分异的政策启示

7.5务工生命周期对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启示

7.6农民工空间聚居的住房和规划政策启示

8研究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的调查问卷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