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规制到赋能——教育制度变迁创新之路

从规制到赋能——教育制度变迁创新之路

  • 字数: 43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范国睿 等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774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9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法律、政策、制度的动态变迁为线索,以靠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事实与经验为参照,全面系统地梳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行政制度、学校制度(学制)、教师管理与教师教育、考试评价与招生制度,以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制度的历史脉络与问题,深刻揭示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在矛盾,展望我国教育制度创新的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范国睿,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政策、学校变革与发展等研究。曾赴瑞士日内瓦大学(1999)、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2007)、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2002)、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2012)访问研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等职。现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少工委委员、上海市少工委副主任等职。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校很好教师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

在《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等论文150余篇;著有《教育生态学》(2000)、《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2003)、《教育系统的变革与人的发展》(2008)、《教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2011)、《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本土探索》(2016)、《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靠前视野》(2016)等;主译《理论与战略:靠前视野中的学校发展》(2002)、《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2007)、《美国公众眼中的公立学校》(2009)、《的教育蓝图》(2010)等;主编“教育政策观察”、“新世纪教育管理与学校发展”等丛书。
目录
   导言:从规制到赋能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制度的变迁与创新/1

一、教育制度变革史研究的方法论/1

二、改革开放40年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3

三、改革开放40年教育制度变革的价值坚守与战略选择/32

四、改革开放40年的教育制度创新:寻求适度的张力与激发活力/39

五、教育制度变迁与创新的法治保障/47

第一章

办学体制/53

第一节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改革/55

一、解放思想作为前提/55

二、经济发展作为动力/57

三、社会转型作为基础/58

四、政治改革作为保障/59

第二节国家办学体制:从“政府包办”到“以政府办学为主体”/60

一、办学体制改革的历史回溯/60

二、中央、省、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62

三、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65

四、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66

五、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67

第三节社会力量办学:从“允许和提倡”到“支持和规范”/68

一、允许社会力量举办各种教育事业/68

二、社会力量办学是国家办学的补充/70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改革/71

四、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73

五、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74

六、发挥社会评价、监督作用,深化产教融合/76

第二章

教育管理体制/81

第一节不断深化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83

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83

二、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逐渐健全/87

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管理职能逐步理顺/90

第二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革/94

一、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管理/94

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101

三、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110

第三节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变革/115

一、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管理/115

二、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办学、以地方管理为主/116

三、国家层面领导小组和相关部级联席会议制度/120

第四节政府与学校关系的变革/122

一、政府和学校关系的变迁/122

二、政府放权:从“划船者”、“掌舵者”到“服务者”/123

三、学校制度:从他治到自治,从依附到自主/125

第三章

学校领导与管理制度/127

第一节学校领导与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129

第二节渐趋稳定的学校领导体制/131

一、基础教育:从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到校长负责制/131

二、高等教育:从校长负责制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34

第三节全面推进中的校长职级制改革/137

一、从行政级别制到校长职级制/137

二、校长职级制从“试行”到“全面推进”/138

第四节方兴未艾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142

一、逐步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142

二、提倡多元民主参与制度/143

第四章

课程与教材制度/151

第一节课程与教材改革脉络/153

一、“”后课程与教材秩序的恢复/153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教材变革/154

三、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55

第二节课程管理权力的集中与下放/156

一、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157

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157

三、校本课程建设制度的探索/159

第三节教材建设的制度化与多样化/164

一、统编时代的教材建设/164

二、教材多样化建设/165

三、世纪初教材体制机制的建设/167

四、新时代教材审查的科学化与规范化/170

第四节课程选修的自主性与丰富性/173

一、以文理分科为导向的选修制度/173

二、超越文理分科的选修制度/180

三、更富选择性的选修制度尝试/181

第五章

教师制度/189

第一节教师培养制度/191

一、建立“四级师范教育体系”/192

二、恢复“三级师范教育体系”/193

三、构建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196

第二节教师管理制度/204

一、专业取向的教师资格制度/204

二、规范取向的职务聘任制度/209

三、公平取向的教师编制制度/212

四、激励取向的教师薪酬制度/217

第三节教师发展制度/220

一、“补偿式”教师在职培训制度/220

二、“普及提高式”教师培训制度/223

三、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制度/226

第六章

教育评价制度/231

第一节教育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233

一、教育评价制度的重建/233

二、教育评价制度的调适/235

三、教育评价制度的多元化发展/239

第二节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240

一、传统学生评价制度转向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240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的建构/244

三、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实践变革取向/247

第三节教育质量监测制度/248

一、构建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必要性/250

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发展历程/251

三、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未来走向/255

第四节第三方教育评价制度/256

一、构建第三方教育评价制度的必要性/257

二、大力推进第三方教育评价制度/259

三、第三方教育评价制度的实践变革取向/263

第七章

考试招生与就业制度/265

第一节高考考试制度改革/267

一、恢复高考制度/267

二、考试科目从分科走向融合/280

三、考试内容从知识走向能力/285

四、考试管理的标准化/288

第二节招生录取制度改革/291

一、招生体制改革/291

二、多元化录取模式的建立/293

三、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完善/295

第三节就业制度改革/296

一、从分配到选择/297

二、从被动就业到创新创业/302

第八章

教育督导制度/305

第一节教育督导改革的发展历程/307

一、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与重建/308

二、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的初步形成/310

三、全面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311

第二节教育督导的战略地位/313

一、变革中的教育督导/313

二、新时代呼唤深化教育督导改革/318

三、新时代教育督导的战略地位/322

第三节教育督导体制改革/325

一、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化/325

二、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化/327

三、督导功能的一体化/328

四、督导服务的社会化/330

第四节教育督导机制改革/331

一、督导监测机制/331

二、督导评估机制/332

三、督学责任机制/333

四、督导问责机制/335

第九章

教育财政制度/337

第一节改革开放初期教育财政体制的探索/339

一、分级包干财政体制/339

二、分权型教育财政体制的雏形/340

三、分权型教育财政体制评析/343

第二节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制度的建立/343

一、分税制改革/344

二、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344

三、教育投资理论与4%目标的确立/346

四、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的实践/348

五、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引入/349

六、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政策评析/351

第三节公共教育财政制度/352

一、公共财政制度/352

二、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建立/353

三、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构成/355

四、“三个增长”引导下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357

五、公共教育财政制度评析/358

第四节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财政制度/359

一、现代财政制度/360

二、现代教育财政制度/362

三、全口径教育预算制度/364

四、后4%时代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366

五、健全教育投入机制与推动教育改革相结合/367

六、把教育投入领域建设成国家财政改革的示范区/369

第十章

教育对外开放制度/371

第一节教育对外开放制度的历史回溯/373

第二节留学制度/375

一、重启出国留学制度/375

二、推进来华留学制度/382

第三节引智制度/388

一、回国服务制度:从强制到鼓励/389

二、来华服务制度:从到开放/392

第四节涉外办学制度/395

一、开放课程体系的建立/395

二、合作办学的扩大与规范发展/397

三、境外办学的蓬勃发展/399

第五节全球教育治理/401

一、教育服务贸易/401

二、多边教育合作/403

三、教育国际援助/406

参考文献/408

后记/4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