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广告文化研究 批判导论

广告文化研究 批判导论

  • 字数: 30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葛在波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15636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葛在波著的《广告文化研究批判导论》针对广告这一当代社会中彰明较著的文化与社会景观,梳理了自19世纪末以来的学科发展脉络,将广告学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区分为马克斯?韦伯意义上的工具理性派别和价值理性派别,并坚持从价值理性出发,构建了一个融“广告本体文化研究”(本体符号分析)、“广告社会文化研究”(社会分析)、“广告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分析),以及“广告历史文化研究”(哲学思辨)等在内的综合性、立体式研究框架,对广告开展了系统的批判性考察,并得出重要结论:(1)广告是当代社会中的一种强大的控制机制;(2)广告是对社会中既存不平等权力关系的一种维护性和固化性力量而不是相反;(3)广告加深了人的不自由而不是相反。著作加深了学界、业界对广告的认识,对提升文化大众的“广告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并对于建设一个更加健全与和谐的后现代社会乃至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输送了正能量!
作者简介
   葛在波,男,1973年12月生,江苏灌云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博士。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现任教于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主要从事广告社会与文化理论研究、广告传播与广告业务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广告思想研究。主持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和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研究专项项目各一项。

近年来,在《当代传播》、《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闻界》、《文化研究》(集刊)、《现代广告》(学术刊)、《广告研究》、《中国广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有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现状

第五节 创新点与欠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化、大众文化、广告文化及广告学的“文化研究”路径

节 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 文化的分层与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的两个学术渊源

二、大众文化的界定

第三节 广告文化研究:广告与文化研究的“接合”

一、广告文化界说

二、文化研究与广告文化研究

第四节 广告学的“文化研究”路径

一、引入广告学“文化研究”路径的必要性

二、广告学“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三、葛兰西理论对广告学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四、广告学“文化研究”与其他分支研究领域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告本体文化研究

节 人的“符号性”及符号学的理论视野

一、人是符号动物

二、符号学的理论视野

第二节 符号学观照下的广告研究

一、罗兰·巴特与他的广告“神话”

二、让·鲍德里亚与他的“商品一符号”论

三、朱迪斯·威廉森与她的“解码广告”

四、苏特·加利与他的“广告符码”

第三节 广告的意识形态性

一、意识形态概说

二、广告本体的意识形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告社会文化研究

节 社会理论梳理

一、社会行动理论

二、1950年代以降的西方社会理论检视

三、社会行动理论与广告

第二节 广告与消费主义

一、消费社会的来临

二、广告与消费主义的“接合”

第三节 广告的后现代主义转向

一、后现代主义的概念

二、作为艺术的广告

三、后现代主义的广告艺术

第四节 广告与视觉文化转向

一、视觉、视觉文化及视觉文化研究

二、广告与视觉文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告政治经济学批判

节 政治经济学

一、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二、政治经济学一般

第二节 传播政治经济学

一、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渊源与概念

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三、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第三节 广告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商品化

二、空间化

三、结构化

第四节 广告的符号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二、鲍德里亚理论与广告符号政治经济学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告历史文化研究

节 广告溯源

一、广告的缘起

二、分工:广告的真正历史动因

第二节 安全与自由:从古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

第三节 现代性的逻辑:从商品拜物教到物化再到异化

一、现代性的概念

二、从商品拜物教到物化再到异化

第四节 广告的未来——一种哲学思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节 再为广告正名

第二节 中国语境下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