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2卷·村庄类第11卷·长江区域第4卷)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2卷·村庄类第11卷·长江区域第4卷)

  • 字数: 1123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编者:徐勇//邓大才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245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2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农村调查·村庄调查报告类主要是以村庄为单位进行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以此了解我国不同类型的村庄形态及其变迁实态。第二辑长江区域村庄调查收录长江区域家户村庄的调查报告内容。通过考察村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及村庄政治形态与实态,展现村庄的历史发展变迁,深刻反映宗族村庄内部的整体性、共同性、秩序性、等级性特征。
作者简介
  

徐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基层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是靠前很早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并从社会的角度研究政治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之一。

邓大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湖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纪委廉政研究员、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会、顺德区农村综合改革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主要为小农问题及其方法论、产权政治学领域。
目录
   总序【徐勇】

凡例【《中国农村调查》编辑组】

村庄类分序【徐勇】

因田而聚:流动性村落的小农与社会——长江区域罗家坝村调查

第一章罗家坝村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村落由来

一罗姓入川

二插栈落业

三置地成坝

四因姓得名

第二节村落形成

一灾害之变

二他姓成主

三招佃纳租

四因田而聚

五建制沿革

第三节罗家坝村当下概况

一大族分散

二地域扩展

三一村九组

第二章罗家坝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稻作农业

一气候与稻作熟制

二地形与稻田分布

三土壤与稻谷产量

四水源与稻作方式

五农田与稻作单元

第二节“资源禀赋”与生存空间

一自然禀赋与生存空间拓展

二人塑资源与生存空间流动

第三节“因田而居”与空间格局

一院落分布

二住房格局

三村落交通

第三章罗家坝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一人口与土地

二生产能力

第二节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土地性质及土地所有类型

二土地买卖

三土地租佃

第三节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经营单元

二经营决策

三经营投入

四经营合作

五经营借贷

第四节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村内交易

二赶场

三流动担力

第五节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分配单元

二分配决策

三分配内容

四分配关系

第六节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消费决策

二消费结构

三消费惯行

四消费关系

第七节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继承权

二继承物

三继承方式

四继承关系

第八节罗家坝村经济变迁

一1949年前的传统经济形态

二1949年后传统经济形态变迁

第九节罗家坝村经济实态

一小农经济实态

二村落经济概况

第四章罗家坝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家庭

二亲属

三近亲和远亲

四姻亲

五拟血缘

六血缘关系

第二节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四邻和同眷

二团转

三熟人

四地缘关系

第三节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河堰会

二“谷草揽子”

三八大金刚

四鲁班会

五阴阳协会

六业缘关系

第四节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川主会

二月课会

三观音会

四雷神会和东岳会

第五节组织与组织关系

一袍哥

二青帮

三讨口子

四雷神会

五姊妹会

第六节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亲戚走动

二近垱来往

三朋友交往

四交往关系

第七节流动与流动关系

一择地而迁

二分家而散

三躲债而走

四因役而逃

五流动关系

第八节分化与群体关系

一财富分化

二职业分化

三地位分化

第九节冲突与冲突关系

一家庭纠纷

二家族矛盾

三乡邻不睦

四行业争利

五官帮冲突

六冲突关系

第十节保护与保护关系

一武术自保

二以暴制暴

三权势依附

四结帮入会

五公共防御

第十一节罗家坝村社会变迁

一1949年前传统社会形态

二1949年后社会形态变迁

第十二节罗家坝村社会实态

一家庭结构

二社会关系

第五章罗家坝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祠堂

二祖坟

三家谱

四神龛

第二节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佛祖

二川主大帝

三观音菩萨

四土地菩萨

五东岳大帝

六雷公菩萨

七灶神和财神

八水神和果树神

九行业神

十仙娘婆

第三节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经验思维

二务实思维

三中庸思维

四循环思维

五平均思维

第四节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生育态度与关系

二生产态度

三生活态度

四社会态度

五政治态度

六人生态度

第五节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农事习俗

二农居习俗

三生活习俗

四节庆习俗

五礼仪习俗

第六节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家庭教化

二家族训诫

三学校教育

四乡俗塑造

第七节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川戏

二坐茶馆

三赌钱

四摆龙门阵

第八节罗家坝村文化变迁

一1949年前传统文化形态

二1949年后文化形态变迁

第九节罗家坝村文化实态

一兴盛的宗族活动

二矛盾的生育态度

三延续的茶馆文化

第六章罗家坝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治理体系

二治理内容

三治理方式

四政权治理关系

第二节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治理单元

二治理主体

三治理内容

四治理规则

五治理关系

第三节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治理主体

二治理内容

三治理手段

四治理关系

第四节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治理单元

二治理主体

三治理内容

四治理方式

五治理关系

第五节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治理单元

二治理主体

三治理内容

四治理方式

五信缘治理关系

第六节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治理单元

二治理主体

三治理内容

四治理方式

五治理关系

第七节罗家坝村治理变迁

一1949年前的传统治理形态

二1949年后治理形态变迁

第八节罗家坝村治理实态

一两委治理

二治理内容

附录1岳池农家人——摘编自《岳池农家文化志》

附录2禁约条则

附录3岳池县回龙乡(镇)合作社章程草案

附录4罗家坝村村规民约

罗家坝村调查日记

轻重相权:河畈平原村落的关系与治理——长江区域塔湾村调查

第一章村落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村落的由来与形成

一始迁之争

二四姓入湾

三村落与农户

第二节村落的建制沿革

一余干县建制沿革

二新中国成立前村落建制

三新中国成立后村落建制

第三节村落当下现状

一黄芽行政村概况

二塔湾自然村现状

第二章塔湾自然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自然地理形态

一气候特征

二地形地貌

三土壤特征

四交通状况

第二节水网环境

一河流

二水塘

三泉水、雨水与圳沟

第三节稻作体系

一稻作概况

二稻作环节

第四节居住格局

一大散居,小聚居

二傍水而居

三望田而居

四相邻建房

五村落居住实态

第三章塔湾自然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一人与土地的关系

二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第二节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土地性质与土地所有类型

二土地买卖关系

三土地租佃关系

第三节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经营主体

二经营关系

第四节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村内交易

二集市交易

三流动式交易

第五节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分配单元

二分配决策

三分配内容

四分配关系

第六节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家庭消费

二共同消费

第七节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继承权

二继承物

三继承方式

四继承关系

第八节塔湾自然村经济变迁

一1949年前的传统经济形态

二1949年后传统经济变迁

第九节塔湾自然村经济实态

一小农经济概况

二村落经济概况

第四章塔湾自然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血缘主体

二血缘关系

第二节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地缘主体

二地缘关系

第三节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业缘组织

二业缘关系

第四节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信缘主体

二信缘关系

第五节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交往活动

二交往关系

第六节流动与流动关系

一社会流动

二流动关系

第七节分化与群体关系

一血缘分化

二职业分化

三家户财富分化

第八节冲突与冲突关系

一家庭内部冲突与冲突关系

二家户外部冲突与冲突关系

第九节保护与保护关系

一家庭保护与保护关系

二家户外部保护与保护关系

第十节塔湾自然村社会变迁

一1949年前传统社会形态状况

二1949年后传统社会形态变化

第十一节塔湾自然村社会实态

一血缘关系

二地缘关系

三信缘关系

四社会流动

五社会分化

六社会交往

七社会冲突

八社会保障

第五章塔湾自然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先人崇拜

二祭祀惯行与关系

第二节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经验思维与思维关系

二务实思维与思维关系

三中庸思维

四循环思维与思维关系

五平均思维与思维关系

第三节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生育态度

二生产态度

三生活态度

四社会态度

五政治态度

六人生态度

第四节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婚丧习俗及关系

二节庆习俗与习俗关系

三日常习俗与习俗关系

第五节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家庭教化与规训

二族内教化与规训

三学校教育与规训

四政治教化

第六节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节庆文娱与文娱关系

二日常休闲娱乐与娱乐关系

第七节塔湾自然村文化变迁

一崇拜与信仰的变迁

二生育观念的变迁

三教育的变迁

四文化娱乐的变迁

五村落习俗的变迁

六思维与态度的变迁

第八节塔湾自然村文化实态

一祖先崇拜与神明信仰

二生育观念

三教育

四文化娱乐

五风俗习惯

第六章塔湾自然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政权治理体系

二政权治理主体

三政权治理内容

四政权治理方式

第二节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家户治理主体

二家户治理内容

三家户治理方式

第三节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村落治理主体

二村落治理内容

三村落治理方式

第四节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家族治理

二亲戚治理

第五节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社庙、观音庙及其治理

二琚氏“团拜”及其治理

三观音堂及其治理

四邹坊菩萨庙及其治理

第六节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集市治理与治理关系

二家庭式交易治理与治理关系

三行业治理与治理关系

第七节塔湾自然村治理变迁

一1949年前的村落治理形态

二1949年后的村落治理变迁

第八节塔湾自然村治理实态

一村民自治概况

二亲族治理与村治

三村民理事会与村治

四家户治理

塔湾自然村调查小记

塔湾自然村调查日志(节选)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