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兰西思想评论·2017(春)

法兰西思想评论·2017(春)

  • 字数: 37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编者:高宣扬
  • 出版日期: 2018-05-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934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法兰西思想评论》由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与法国哲学会联合主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确认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CSSCI)。本书通过三大专题:(1)法国哲学与德国哲学和古希腊哲学、(2)艺术哲学、(3)作为教化之哲学,试图展现当代法国哲学对自身生命的一贯关怀以及对环绕其自身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反思性批判态度。法德哲学是欧陆土地上长成的两株思想奇葩。在西方哲学史和思想目前,两国哲学思想始终以其各自独立的创造力量和独特的风格,在相互争争艳和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为推动整个西方哲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扮演了很好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高宣扬,华裔法籍哲学家、社会学家兼艺术评论家,祖籍浙江杭州,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特聘“海外名师”,2010年8月至今为上海交通大学精裕讲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并于1962年本科毕业,1962―196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1978年赴法国巴黎靠前大学攻读哲学博士,1983年获博士学位后,应时任巴黎靠前哲学研究院院长的德里达的聘请,任教与研究于法国巴黎靠前哲学研究院;1984―1988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哲学研究所兼巴黎第十大学教授;1988―2002年,在继续留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的同时,任台湾地区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02―2004年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中央民族大学访问教授;2004―2010年7月为同济大学特聘华裔法籍专家,时任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30多年在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持续进行实际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观察分析及学术调查研究,长期从事哲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德国哲学史、当代社会理论以及当代艺术评论。著有《毕加索与当代艺术》(人民出版社,2014)、《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对话》(LeDialogue,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德国哲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当代政治哲学》(两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德国哲学通史》(三卷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萨特的密码》(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等35部专著及中外文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法国哲学与德国哲学、古希腊哲学

……

拉维松(1813--1900):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改造

论哲学家之翻译:以德语为例

从海德格尔对萨特人道主义的批判看主体一人的终结

从“泛性论”到“不存在性关系”——论拉康对弗洛伊德“Trieb”概念的重释

政治形式——马南政治哲学研究

“差异”问题的德法演变——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与列维纳斯

女性与象征秩序——从拉康、克里斯蒂娃到弗雷泽

第二部分 艺术哲学

……

世界法语哲学大会关于美的讨论史

“转变生命的力量”——德勒兹论哲学、艺术与科学

现实及其阴影

第三部分 作为教化之哲学

……

《爱弥儿》中的自我意识和教育

自由独立的人格培养计划——《爱弥儿》中的师生关系

……

作为政治生活的哲思生活——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中的内在批判与颠覆式教育学

……

掌握符号:艺术、哲学和认知

后现代的哲学训练:利奥塔论哲学教育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原像——从拉康到马克思的回归之途

征稿启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