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反映论新形态 人类认识的生成和演变

反映论新形态 人类认识的生成和演变

  • 字数: 6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谢太光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931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1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研究中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以马克思开启哲学革命的思想为指导,在深刻分析传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内在突出优点与急待克服的缺陷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认识的另一重要本质属性——生成性,深刻地揭示了反映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及认识的本质,并对认识作出了新的更科学的界定;进而在对认识的科学界定、科学分类(类型)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现实,运用辩证思想方法,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人类一般认识与不同类型认识的反映生成过程及其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作者简介
谢太光,男,1946年12月生,宜宾学院教授,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先后在《数学教育学报》、《教育发展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及数学教育研究,2004年后主要研究方向转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论文有:《论认识生成的层次》(《湖南论坛》2005年第4期)、《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论证明》(《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等。当前主要从事2l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研究。
目录
   序言

第一章人类基本认识能力的生成

第一节人类祖先向人演变的基础条件与根本原因

一、类人猿所具有的向人演变的基础条件

二、人类祖先向人演变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人类实践活动模式的生成

一、实践目的的发生

二、实践活动结构的生成

第三节人类意会认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人类认识的两种基本类型

二、人类认识的发生与发展

第四节人类言传认识的生成

一、由意会到言传的思维基础——表象思维

二、语言发生的机制——“形声并用”

三、言传认识发生的早期形态

四、言传认识的发展

第二章人类认识生成的基本轨迹(一):原始社会的“氏族膜拜”

与奴隶社会的古希腊哲学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氏族膜拜”与“集体表象”

一、巫术活动和“图腾制度”

二、原始人类的“原逻辑思维”:“集体表象”与“互渗律”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古希腊哲学

一、早期自然哲学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二、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

三、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第三章人类认识生成的基本轨迹(二):封建社会的哲学

第一节“教父哲学”与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一、关于基督教与哲学

二、关于上帝

三、关于灵魂

四、关于历史神学

第二节经院哲学与托马斯主义

一、认识论

二、存在论

三、人的灵魂

四、社会政治伦理学说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

一、宗教改革的哲学思想

二、政治哲学

三、自然哲学

第四章人类认识生成的基本轨迹(三):近代资产阶级的哲学

第一节16世纪末-18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哲学

一、近代唯物主义和经验论的开创者培根的哲学思想

二、霍布斯的哲学思想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四、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

五、洛克的哲学思想

六、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

七、贝克莱的哲学思想

八、休谟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

一、孟德斯鸠的哲学思想

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

三、卢梭的哲学思想

四、狄德罗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18世纪末一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一、康德的哲学思想

二、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思想

三、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四、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思想

五、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

第五章人类认识生成的轨迹(四):现代哲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成

三、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及苏联的传播和发展

一、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传播和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哲学思想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的普及与新发展

第四节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况

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哲学观点

三、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哲学观点

第五节科学主义思潮

一、实证主义

二、马赫主义

三、实用主义

第六节唯意志主义

一、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

第七节新托马斯主义

一、马里坦的新托马斯主义

二、吉尔松和波亨斯基的新托马斯主义

第六章认识反映-生成论概论

第一节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的奠立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认识反映-生成论建构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三节对认识本质的新认识

一、反映性与生成性都是认识的本质属性

二、认识的科学定义

第七章生成性反映的横向规律——不同认识类型的出现

第一节认识的统计性规律

第二节对认识统计性规律的哲学概括

一、“合理性”的难题与人类一般认识的分类

二、认识类型的科学划分

三、认识类型划分的深层根据

第三节对哲学目前代表性认识所属类型的点评

一、古希腊哲学中一些代表性认识所属的类型

二、西欧中世纪哲学中代表性认识所属的类型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中一些代表性认识所属的类型

四、近代哲学中一些代表性认识所属的类型

五、现代哲学中主要代表性认识所属的类型

第八章认识反映-生成的过程与规律(上)

第一节对人类既有认识规律的深刻反思

第二节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

一、对认识活动中多种矛盾的分析

二、对人类认识一般规律的揭示

第三节各种不同类型的认识反映-生成的特殊规律

一、合理性认识反映-生成的特殊规律

二、不合理认识反映-生成的特殊规律

三、中间状态的认识反映一-生成的特殊规律

第九章认识反映-生成的过程与规律(下)

第一节合理性认识的生成

一、初始认识层次

二、临界认识层次

三、本质认识层次

四、生成认识层次

第二节不合理认识的生成

一、妄初始认识

二、妄临界认识

三、妄本质认识

四、妄生成认识

第三节人类总体认识的生成

一、奴隶社会人类认识的生成层次

二、封建社会人类认识的生成层次

三、近代和现代人类认识的生成层次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