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司法评价的基础理论

司法评价的基础理论

  • 字数: 14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蒋银华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306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司法评价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率先确立明确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思维,注重评价思维与司法实践的结合、人权保障与司法改革的衔接、宪法非常不错同司法改革的同步等。司法评价的开展,需要确立明确的基本评价原则和思维方式。司法评价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效验性原则。上述原则的相互补充、相互制衡,成为保障司法评估科学开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司法评价应从价值创造思维转向价值评价思维、从法律理论思维转向法律工程思维,从批判评价思维转向建设评价思维。从而为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改革评价体系,为司法改革提供完善的评估方法、程序以及标准提供强大的理念支撑。以价值论为基础,司法评价中的价值具体表现但不限于良法善治、秩序、正义、公平、公正以及人权等内容,这些价值构成司法评价的价值论基础和支柱。司法评价应当遵循宪法的指导,牢固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同时客观面对司法实践中的人权保障问题。为了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缓解司法机关的诉讼压力,我国的司法改革应当严格遵循人权的限度,在权力的暴力性与自我约束、权利竞争关系以及改革与诉权实现等层面重新构筑司法体制,以缓解人权保障与司法供给之间的矛盾。在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下,能够承载起司法体制的质性变革的核心要素则是司法权的优化配置。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可以以司法评价为制度拐点,重构司法权的分配模式,为我国全面深化司法配套机制改革提供良好经验。
作者简介
蒋银华,湖南武冈人,法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近年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权法意义下的国家义务研究”,编号:10&BFX004;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宪法视角下人权司法保障研究”,编号14BFX023。
目录
   导论

章 司法评价的一般原理

节 司法评价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司法评价的方法构成

第三节 司法评价的功能

第四节 司法评价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司法评价的对象与内容

第二章 司法评价的基本原则

节 客观性原则

第二节 科学性原则

第三节 系统性原则

第四节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节 效验性原则

第三章 司法评价的哲学基础

节 司法评价的认识论基础

第二节 司法评价的方法论基础

第三节 司法评价的价值论基础

第四章 司法评价的思维方式

节 从价值创造思维向价值评价思维的转向

第二节 从法律理论思维向法律工程思维的转向

第三节 从批判评价思维向建设评价思维的转向

第五章 司法评价的宪法基础

节 宪法体制与司法评价

第二节 人权保障与司法评价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与司法评价

第六章 司法评价机制的开展:以用户体验为视角

节 体验评价的兴起及内涵

第二节 体验评价在司法改革评价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用户体验式司法评价中的指标分析

第四节 体验评价与司法运行逻辑的契合

第七章 法官选任制度评价的实证分析

节 中国法官管理模式的现状

第二节 审判权视野中的组织管理模式

第三节 审判权视野下现行法官管理模式弊病分析

第四节 审判权视野下法官管理体制的建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