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卷(第3辑)(4册)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卷(第3辑)(4册)

  • 字数: 761000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李红军,梅英,何作庆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5054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卷第3辑共4册)》由李红军、梅英、何作庆、黄禾雨、吴喜等著。

《边境壮寨新风――云南省河口县南溪镇马多依下寨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一书是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当地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项目的成果之一。本书的调研对象云南省河口县南溪镇马多依下寨是一个地处中越边境的壮族聚居村,它在云南省边疆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本书对马多依下寨近60年的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反映了该村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展现了边疆壮族村寨的民族特色与全新风貌,探讨了边疆地区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佤族家园――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调查报告》: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热情豪放的民族;翁丁是一个位于阿佤山腹地的佤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佤族原始民居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被誉为“中国很后一个原始部落”。本书作为调查报告,调查深入科学,资料丰富翔实,全面反映了翁丁的社会历史发展风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景象。

《翱翔中的拉祜族乡――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调查报告》:南美拉祜族乡是临沧市境内拉祜族的主要聚居地,是云南拉祜族原始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由于此地所处位置较为封闭,拉祜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部分传统文化至今仍得以保存。据其保存至今的语言、生活、服饰习俗以及口碑材料可知,他们是古代氏羌族群的后裔,在历经由北至南的历史迁徙后开创了临沧坝子,后因战争失利避难迁入今居住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府扶贫助困工作下,南美拉祜族乡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村容村貌较之原样发生了极大变化。然而,在惰性文化心理作祟、文化适应性地下、文化自觉缺失综合作用下,当地的反贫困工作遇到了诸多问题。要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文化反贫困之途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陆疆华侨农场的兴衰――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青龙厂镇华侨事务管理区红新村调查报告》在收集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以原甘庄华侨农场为整体,红新村为重点,总结半个世纪(1958-2008)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青龙厂镇华侨事务管理区(原甘庄华侨农场)红新村的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体卫生等方面的变迁,突出其陆疆迁入型新侨乡典型的多元文化和谐发展,归难侨对中国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调适过程,很后融入地方的特点,起到存史、资政、育人、团结、和谐的作用;同时,它对探索和处理好陆疆农垦农场融入地方的改革,稳定边疆,巩固国防,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黄禾雨,瑶族,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边疆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研究。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杭州市级、校级课题3项。在靠前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正式代表参加靠前和靠前学术会议10余次。获2012年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云南大学一等奖学金等各级奖项10余项。

吴喜,彝族,博士,三级警督,云南警官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西南边疆发展战略、东南亚民族文化、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关系研究。为云南及东南亚警务部门担任翻译。多次赴缅老泰越警察院校及机构访问。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各级项目10余项。在《贵州民族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部。

杨宝康,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主要从事云南地方历史和佤族文化研究。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二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三项。出版学术著作四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主要学术兼职有云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临沧市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临沧市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

李国明,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教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参与2项云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研究,2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杨永福,历史学博士,文山学院政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西南边疆史、民族史研究。参与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主持、参与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项目3项、校级课题4项,出版有《边疆民族史专题研究》、《开放视野下的边境苗寨》、《云南壮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辑录》等,发表论文50余篇。

王明富,壮族,主要从事古籍收集、翻译整理工作。著有《那文化探源——云南壮族稻作文化田野调查》、《云南壮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辑录》(合著),主编《文山少数民族风情奇趣》。组织传承者翻译整理壮族古籍《布洛陀》。发表《试论壮族早期的社会形态》、《论稻作民族的隐形文化》等多篇论文,抢先发售提出壮学研究中的“那文化”概念。

李锦发,彝族,云南建水人,文山学院民族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文山学院基金课题各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李红军,汉族,云南临沧人,副教授,法学硕士,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人类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2006年6月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获法学硕士。

梅英,满族,云南临沧人,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处长、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里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主持重量、省级、校级课题多项,独著、参著学术著作多部,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科研成果多次在省、市评奖活动中获奖。

何作庆,彝族,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红河县人,现就职于云南省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边疆民族社会研究。1996年获得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目前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西部项目一项,先后主持完成云南省哲社规划项目、厅级、州级项目等各一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一部,主编四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社会学术兼职主要有云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红河学院哈尼文化研究会会长等。
目录
   《边境壮寨新风――云南省河口县南溪镇马多依下寨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序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二章 政权组织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

第二节 基层行政组织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

第二节 活动建设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四章 社会经济

第一节 主要经济门类

第二节 现代科技农业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章 风俗习尚

第一节 社会风俗

第二节 婚嫁丧葬

第三节 宗教信仰

第六章 教育卫生

第一节 教育

第二节 医疗卫生

参考文献

后记

《佤族家园――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调查报告》

《翱翔中的拉祜族乡――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调查报告》

《陆疆华侨农场的兴衰――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青龙厂镇华侨事务管理区红新村调查报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