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平与效率博弈中的公共教育政策——山丹县学校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

公平与效率博弈中的公共教育政策——山丹县学校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

  • 字数: 20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白亮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263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研究将教育人类学研究微观教育个案的长处借鉴到了教育政策研究之中,通过运用田野工作方法,对甘肃省河西地区一个县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了调查。在大量获取了县域学校布局调整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价值取向、实施过程、政策后果及力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获得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这一公共教育政策更为全面丰富的认识和思考。农村学校布局之后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了农村地区学校发展的主要模式,为了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需要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质量指标体系和监测系统规范寄宿制办学。
作者简介
白亮,1981年生,甘肃武山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和民族教育,先后在《教育研究》《民族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基金项目一项。2016年进入国家智库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任农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并于2018年受聘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聘教授。长期坚持在甘肃、青海、云南等地进行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田野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田野经验。
目录
   章 导论

节 现实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设计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探讨

节 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研究的历程

第二节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纵向的历史视角

二 横向的研究视角

第三节 简要评价

一 重视宏观研究,忽视微观研究

二 重视经济学、教育学研究,忽视多学科研究

三 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结论尚不明晰

第三章 分析框架

节 宏观层面分析:公共教育政策的取向

一 公共教育政策的理性取向分析

二 公共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

三 两种取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微观层面:公共教育政策在教育发展中的具体实施

一 教育规划的内涵

二 实施教育政策过程中进行规划的必要性

三 教育规划的具体方法与原则

第四章 田野工作

节 焉支山下

一 田野点概况

一 山丹县的历史源流

二 山丹县的自然地理

三 行政区划

四 农业生计

第二节 山丹县学校布局的历史与现实

第三节 学校布局调整的必然性分析

——房子新了、学生少了、教室空了

一 学龄人口的迅速减少,产生了尴尬的“微型学校”

二 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 原先“村村办学校”的布局极不合理

四 教育行政部门对规模效益的追求

五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

第四节 山丹县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与模式

一 山丹县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

二 山丹县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模式

第五节 学校布局调整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 山丹县学校布局调整的显著成效

……

第五章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论分析

结语 关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后续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质量指标体系与监测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