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十二烈士山战斗

十二烈士山战斗

  • 字数: 7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 作者: 贠占军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33220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9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贠占军著的《十二烈士山战斗》从“兰棒山密营”、“英雄的连队”、“激战小孤山”、“战斗在继续”四个部分,再现抗战期间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部队在宝清山区根据地发生的一次英勇抗击日寇的激烈战斗,连长李海峰以下12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这次战斗在抗联部队中产生了很好大的影响力,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和斗志。
目录
   引言

一、兰棒山密营

二、英雄的连队

三、激战小孤山

四、战斗在继续

主要参考资料
摘要
    锅盔山是宝清境内第四高山,位于七星泡乡三合村南10公里。山高801.3米,因山顶从四方环视皆似锅底扣置而得名。是当年东北抗联第6军游击根据地的密营区。
     据抗联第6军女战士李在德回忆:“宝清县锅盔山一带,是我抗联部队主要根据地之一,很多部队的指挥部、密营都在这一地区。山的东北侧有第6军师被服厂和医院,尽南端是第2路军,再往南靠近虎林县界是第3军第4师李铭顺的第32团。锅盔山东北坡是第3军第4师师部;附近有第6军师师部和第3军第4师1旅;东边有第3军第4师第36团,由副团长隋星五带领。我们第4师师部和被服厂的密营则在锅盔山西南勃利县境。”
     兰棒山又称葛兰棒子山,位于富山乡岚峰煤矿西8公里,山高694.2米,是宝清境内第六高山。其北麓三岔河地区是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部及密雷所在地。
     西大尖子山是宝清境内第十二高山,位于小城子乡青龙林场西南2公里,山高603米。因山形圆锥名之“尖子山”,且位于宝清县西部,为便于同东兴乡附近的大尖子山区别,习惯上称为“西大尖子山”。
     小孤山位于小城子乡青龙林场场部正西1公里处,系小百石河谷平原上隆起的一座孤山,海拔280米。1938年3月18日,东北抗联第5军第3师第8团连于此痛击300多名日伪军,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以下12名同志壮烈牺牲。为追悼烈士,抗联第5军第3师党委命名此山为“十二烈士山”。
     宝清是满洲省委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重要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早在1929年,党员崔石泉(崔庸健)、黄兴、朴振宇、李一平等就曾先后在宝清开展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饶河中心县委领导人在满洲省委的指派下到宝清县第三区小城子沟开办抗日救亡军政训练班,着手组建抗日武装。
     1934年至1935年,宝清县东部、西南部和西北部先后出现了3个由中国共产党游击队开辟的游击区。1936年7月后,东北抗联的第3、4、5、6、7、8、9、11军都先后聚集宝清,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展了打击日寇的英勇斗争。1937年以后,随着宝清和下江地区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部和吉东省委机关(省委秘书处)都先后从牡丹江流域的依东地区转移到宝清境内的三岔河地区;吉东省委和抗联第2路军领导人周保中等,以宝清为中轴,西出依东、牡丹江,东下虎林、饶河,指挥了吉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北满省委领导人,东北抗联第3路军的主要将领李兆麟、金策等同志,也都曾亲临宝清境内完达山区指挥战斗。
     密营选址兰棒山
     东北抗联第5军和抗联第2路军在宝清兰棒山区深处的游击根据地,就是在东北抗联很困难的时候建立并发挥作用的。
     P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