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晚唐文学变局中的

晚唐文学变局中的"温李新声"研究

  • 字数: 33000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 2018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33127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刘青海,1976年生,湖南华容人。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李白研究会理事、中国刘禹锡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评委、央视科教频道“中国诗词大会”题目策划专家。主要从事中古诗歌史和中古文学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唐文学变局中的‘温李新声’研究”。所讲“文史典籍”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2014)。已出版《比较诗学结构:中西文论研究的三种视角》(译著)、《李白诗选》(合著)、《诗词写作常识》(合著)等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序

绪论:晚唐文学的变局

一、骈体的复兴与古文的衰落

二、古体与近体的消长

三、词体的兴起

四、本书简介

上编:古文和骈文

第一章李商隐创作从古文到骈文的转变

第一节李商隐早年学习古文的经历

第二节李商隐对韩愈文道论的承与变

第三节李商隐对元结文道思想的汲取

第四节李商隐从古文到今体的转向

第五节李商隐对今体和古文的复杂心态

第二章李商隐的骈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第一节“四六”名义源流考——以晚唐五代两宋为中心

一、“四六”概念的提出

二、“四六”与“应用”

三、晚唐五代以“四六”名集的情况

四、两宋以“四六”名集的情况

五、两宋的“四六”选及“四六”批评

第二节“四六”形式的流变与李商隐的“四六”观

第三节李商隐有关“好对切事”的论述与实践

一、李商隐“好对切事”论的内涵

二、李商隐四六对徐庾和四杰的取法

三、李商隐四六的对仗艺术

四、李商隐四六的隶事艺术

第四节李商隐四六以散济骈的艺术倾向

第三章温庭筠的骈文创作

第一节“三十六”名义源流考

第二节温庭筠启与李商隐状的比较

第三节后期“惟以哀矜为主”的风格特征

第四节温庭筠四六的对仗和用典

中编:古体和近体

第一章温李诸人学长吉体及其得失

第一节李贺在中晚唐之际诗坛上的定位

第二节温李学长吉体的得失

一、温庭筠学长吉体的得失

二、李商隐学长吉体的得失

第二章杜牧冶游七绝研究

第一节晚唐绮艳风尚背景下杜牧冶游七绝的独特个性

第二节杜牧早年的浪迹生活与冶游七绝“风流自赏”的特质

第三节杜牧冶游七绝的寄托性质与对六朝风流的向慕

第三章李商隐艳情诗研究

第一节“艳”体溯源

一、大曲之“艳”

二、“荆艳”之“艳”

三、从“艳歌”到“艳诗”

……

下编:乐府和词

结语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