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为政以德 齐鲁文化与中国政治建设

为政以德 齐鲁文化与中国政治建设

  • 字数: 16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彭耀光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2091071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政以德(齐鲁文化与中国政治建设)》由彭耀光著,齐鲁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一套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架构的思想系统。齐鲁文化以实现网家乃至世界和谐有序为优选政治理想,而实现此理想的关键是重视人民的力量和赢得人民的支持,因此当政者要以修身为本,推行礼乐教化。齐鲁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圣外王相贯通的思想系统,其中所包含的民本思想、仁政学说、礼法合治、修身为本、尊贤尚功、革故鼎新、协和万邦等政治思想、政治智慧和政治治理措施,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对当前我国政治建设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彭耀光,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儒学及齐鲁文化研究,出版《二程道学异同研究》等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和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华很好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研究重大项日多项。
目录
   总序

绪论

章 民本思想

节 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

第二节 孔子的“富民教民”思想

第三节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第四节 荀子“君舟民水”的民本观

第五节 姜太公的“爱民富民”思想

第六节 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

第七节 民本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二章 仁政学说

节 孔子的仁政思想

第二节 孟子对仁政的探索和追求

第三节 仁政学说的现代启示

第三章 礼法合治

节 礼法合治思想的起源与萌芽

第二节 孔子的“以德去刑”思想

第三节 孟子的“行仁政省刑罚”思想

第四节 苟子的“贵礼义”思想

第五节 礼法合治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四章 修身为本

节 孔子:“为政以德”

第二节 《大学》:“白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第三节 孟子:“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第四节 苟子:“修己而后敢安正”

第五节 管子:“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第六节 修身为本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五章 尊贤上功

节 姜太公:“尊贤上功”

第二节 管子:“远举贤人”

第三节 孔子:“选贤举能”

第四节 墨子:“尚贤”

第五节 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第六节 苟子:“参之以礼,禁之以等”

第七节 尊贤上功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六章 革故鼎新

节 孔子的鼎新之道

第二节 孟子的鼎新之道

第三节 《周易》的变革观

第四节 管子的变革观

第五节 革故鼎新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七章 协和万邦

节 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

第二节 孟子与苟子的“王霸之辩”

第三节 墨子的兼爱、非攻观

第四节 孙子的和平观

第五节 管子的“结盟伯政”思想

第六节 晏子的“外归其义”思想

第七节 协和万邦思想的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