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假如我是个作家 冰心文集

假如我是个作家 冰心文集

  • 字数: 19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 作者: 冰心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90131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她创作的主旋律,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等,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同时,她的译作《先知》《沙与沫》《吉檀迦利》等,也是认可的精品。
目录
   上篇 谈谈写作

假如我是个作家

论“文学批评”

关于自传

我的文学生活

关于散文

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

《年华似锦》和《似锦年华》

创作谈

自传

我的第一篇文章

老舍的散文

题目出得好,作文就做得好

介绍一篇好散文:读叶至诚的

《假如我是一个作家》

意外的收获

我与散文

话说散文

也有想到而写不了的时候

我家的茶事

我和外国文学

从“随”字想起的两段谜语

话说“客来”

纵谈“断句”

谈散文

提笔以前怎样安放你自己

写作的练习

我们的新春献礼:一束散文的鲜花

谈信封信纸

写作经验

力构小窗随笔

我看见了陶渊明

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

“轻不着纸”和“力透纸背”

《喜事盈门》给我的喜悦

玉工的启发

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

译书之我见

人世才人粲若花

观舞记:献给印度

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北京的声音

漫谈《小橘灯》的写作经过

下篇 聊聊读书

怎样欣赏中国文学

《奶奶,我爱你》读后

春节忆春联

由春联想到联句

话说“相思”

我很喜欢陈祖德这一家子:喜读

《超越自我》

谈巴金的《随想录》

我这一辈子还未有过可称为

“书斋”的书斋

介绍三篇好小说

我的一天作家生活

介绍三篇小说和三篇散文

埋在记忆最底层的一本书

谢家墙上的对联

儿童是最真诚的

再谈我家的对联

谈孟子和民主

介绍《铁血情缘》

介绍《蓝热》

教师节引起的联想

又想起一首诗

介绍一篇好小说:刘平的

《代笔》

我与古典文学

清朝两位诗人的诗

读了《北京城杂忆》

话说“秀才不出门”:我的一天

给下一代提供精神食粮:读复刊后

的《儿童文学》

多给孩子们写这样的作品:介绍

《小仆人》和《旅伴》

《海市》打动了我的心

读书

《华夏诸神》读后

“是非”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祖父的自勉词

忆读书

雪窗驰想
摘要
    我便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天天晚上,在舅舅的书桌边徘徊。
     然而舅舅并不接受我的暗示!至终我只得自己拿起《三国志》来看,那时我才七岁。
     我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直看下去。许多字形,因着重复呈现的关系,居然字义被我猜着。我越看越了解,越感着兴趣,一口气看完(《三国志》,又拿起《水浒传》和《聊斋志异》。
     那时,父亲的朋友,都知道我会看《三国志》。觉得一个七岁的孩子,会讲“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是件好玩有趣的事情。每次父亲带我到兵船上去,他们总是把我抱坐在圆桌子当中,叫我讲《三国》。讲书的报酬,便是他们在海天无际的航行中,专享消遣品的小说。
     我所得的大半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译说部,如《孝女耐儿传》《滑稽外史》《块肉余生述》之类。从船上回来,我欢喜地前面跳跃着;后面白衣的水兵,抱着一大包小说,笑着,跟着我走。
     这时我自己偷偷地也写小说。靠前部是白话的《落草山英雄传》,是介乎《三国志》《水浒传》中间的一种东西。写到第三回,便停止了。因为“金鼓齐鸣,刀枪并举”,重复到几十次,便写得没劲了。我又换了(《聊斋志异》的体裁,用文言写了一部《梦草斋志异》。“某显者,多行不道”,重复地写了十几次,又觉得没劲,也不写了。
     此后便又尽量地看书。从《孝女耐儿传》等书后面的“说部丛书”目录里,挑出价洋一角两角的小说,每早送信的马夫下山的时候,便托他到芝罘市专享的新书店明善书局去买。――那时我正学造句,做短文。做得好时,先生便批上“赏小洋一角”,我为要买小说,便努力作文――这时我看书看迷了,真是手不释卷。海边也不去了,头也不梳,脸也不洗;看完书,自己喜笑,自己流泪。母亲在旁边看着,觉得忧虑;竭力地劝我出去玩,我也不听。有一次母亲急了,将我手里的《聊斋志异?卷一》,夺了过去,撕成两段。我趑趄地走过去,拾起地上半段的《聊斋》来又看,逗得母亲反笑了。
     舅舅是老同盟会会员。常常有朋友从南边,或日本,在肉松或茶叶罐里,寄了书来,如《天讨》之类。我也学着他们,在夜里无人时偷看。渐渐地对于国事,也关心了,那时我们看的报,是上海《神州日报》《民呼报》。于是旧小说,新小说,和报纸,同时并进。
     到了十一岁,我已看完了全部“说部丛书”,以及《西游记》《水浒传》,《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等。其中我很不喜欢的是《封神演义》,很觉得无味的是《红楼梦》。
     十岁的时候,我的表舅父王光逢先生,从南方来。舅舅把老师的职分让给了他。靠前次他拉着我的手,谈了几句话,便对父亲夸我“吐属风流”。――我自从爱看书,一切的字形,我都注意。人家堂屋的对联;天后宫、龙王庙的匾额、碑碣;包裹果饵的招牌纸;画片后面,格言式的短句子……我都记得烂熟。这些都能助我的谈锋。――但是上了几天课,多谈几次以后,表舅发现了我的“三教九流”式的学问,便委婉地劝诫我,说读书当精而不滥。于是我的读本,除了《国文教科书》以外,又添了《论语》《左传》和《唐诗》。(还有种种新旧的散文,旧的如《班昭女诫》,新的如《饮冰室自由书》。)直至那时,我才开始和经诗接触。
     P14-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