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济世兴邦

济世兴邦

  • 字数: 22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编者:刘未鸣//刘剑|总主编:刘未鸣//刘剑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5035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未鸣、刘剑主编的《济世兴邦》为丛书“纵横精华辑”之一种。《纵横》自1983年创刊以来,以“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和视角,记录和反映我国近现代目前的重大事件、人物故事及社会人生;追求内容的史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辑是对自1983年以来《纵横》所收文章进行碎片化整理,汇集了反映我国文化发展、薪火相传的精彩文章。本书为科学、医学、军事领域很好科技工作者的回忆或传记。他们怀济世报国之志,勇立科学潮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刘未鸣,中国文史出版社社长、财新周刊出品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人民政协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刘剑,中国文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于中国文史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三十余年,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和图书出版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
目录
   美国的学士清朝的进士香港的博士——纪念詹天佑逝世90周年/邵纯

詹天佑,为捍卫中国铁路主权而捐躯/雷风行

造桥炸桥皆缘爱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往事/钱凯

青春作伴好还乡——访50年代早期归来的留美科学家/侯玉珍

卢嘉锡:科学界公认的“一代宗师”/傅宁军

追光逐电的光学专家王大珩/马京生

用中国古人的智慧引领数学的未来——记首届国家优选科技奖获得者、世界有名数学

家吴文俊/王学信

气若彩虹品如兰——记天体物理学家程茂兰/程新民 程宝怀

国庆十大建筑设计追忆/张开济

永不泯灭的丰碑——建筑设计大师张铸的创作之路/金磊李沉

“梅花院士”陈俊愉的梅花情结/天琪

情系云丝——记有名苎麻纤维专家酆云鹤/罗先哲

他为祖国铸长剑——“老军工”张贻祥将军的人生历程/逯守标

王铨:从旧中国的火工所长到新中国的军工专家/王星照

:难得的军工多面手/沈秋农

两弹元勋王淦昌/沈秋农

我所了解的航天专家卢庆骏/顾希强

名医施今墨二三事/行之

誉满京华的名医施今墨/祝肇刚

施今墨医术传人——记有名中医教授祝谌予/强兄

良医——记有名心脏内科专家陶寿淇/张沪

镜湖上的天使——记全国政协委员、澳门镜湖医院院长梁秀珍/张健

曲绵域:中国运动医学研究的领路人/贾晓明整理

银针渡人精诚大医——程莘农先生印象/左文

悬壶何为——与肿瘤生死交锋这些年/赵平口述 潘飞采访整理

宫乃泉:军事医学科学的奠基人/王海印

忆军事医疗战线上的优秀战士贺彪/杨秀山

朝鲜战场上的生命卫士——记有名军事医学专家吴之理/孙耀声 吴平
摘要
    美国的学士 清朝的进士 香港的博士
     ――纪念詹天佑逝世90周年
     邵纯
     今年4月24目是詹天佑逝世90周年的纪念日,这位年轻时的游泳健将、棒球能手,才59岁就过早地逝世了。他为中国初创的铁路事业甘愿自我牺牲,累死了。对他的早逝,我们格外惋惜和悲伤,至今缅怀着他辉煌的、造福于人民的一生。
     说过:“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这个评价是有充分根据的。由于容闳百折不挠的努力,清政府于1872―1875年分四批选派了120名幼童留学生到美国读书。1881年美国制定反华法案,这些留学生被迫回国时,只有两个人完成了大学学业――一位是12岁赴美国留学的詹天佑,另一位名叫欧阳赓,后来成了外交家。20岁的詹天佑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雪菲尔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路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詹天佑回国后遭到腐败的清政府的漠视,被派到福州学习驾驶轮船,后到广州当英文教习,学非所用,备遭冷落,蹉跎七年之久。1887年李鸿章开办“中国铁路公司”,次年詹天佑得以北上直隶,开始从事铁路修筑、管理和科研事业。他投身铁路事业31年,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詹天佑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而又极其勤奋的人,因为成就卓著,他不仅在靠前备受称颂,而且饮誉海外,且看他获得的下列成就与荣誉:
     1879年(18岁)在美国获耶鲁大学数学奖名;
     1880年在耶鲁大学再获数学奖;
     1894.年成为中国被选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人;
     1904.年被中国铁路总公司聘为工程顾问;
     1905年被选入欧洲皇家工程师建筑师学会;
     1907年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司;
     1908年出任邮传部二等顾问官;
     1909年被选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工商技艺学会会员、英国北方科学与文艺学会会员;
     1910年被清政府授予“工科进士”名,实为工科状元;
     1912年获三等嘉禾章,同年被选为广东中华工程师会首任会长,并被选为英国混凝土学会会员;
     1913年被选为中华工程师会首任会长;
     1914年被选为中华工业会名誉会长,获二等嘉禾章,被选为英国铁路学会会员;
     1915年连任中华工程师会会长(改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出版《新编华英工学字汇》《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及图册;
     1916年获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17年获交通部名誉奖章,第二次被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并任《交通丛报社》名誉社长; 1918年获二级宝光嘉禾章;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逝世后,民国政府决定将他一生的事迹付国史立传,并在八达岭树詹天佑铜像,以示较为的景仰与怀念。
     在上述一系列的学位、荣誉和职务中,特别值得一说的是留学美国的詹天佑为什么当了清朝“工科进士”?一位铁路工程师,为什么当了香港大学的“法学博士”?
     先说“工科进土名”的由来。中国自隋朝起实行科举制度,这是此后历代公开选拔人才,充当官员的专享办法。参加童试(又称府试)合格者为“庠生”,俗称“秀才”;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入选者为“举人”;参加殿试入选者为“进士”。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会写八股文,书法如何也是考核中的一项。晚清以前中国没有自然科学教育,只认“子日诗云”“之乎者也”。鸦片战争后洋人冲开了“天朝”的大门,中国备受欺凌,为“师夷长技”,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人发起洋务运动,中国出现了发电、钢铁、机械、造船、铁路、纺织等近代工业,因此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然而中国没有近代教育制度,无从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出国留学便应运而生。同时,在科举考试中破天荒地设置了“法科举人”“理科举人”等名衔。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起,对回国的留学生进行考试,其中很很好者授予“进士出身”;考试优等及中等成绩者,授予“举人出身”,并各加某某学科的字样。比如中国近代有名的学者严复,他1879年从英国留学回国后,还得参加科举考试,否则不算是正宗的“读书人”,精通英语不如熟悉《论语》。
     严复生于1854年,比詹天佑年长七岁,他们是同时代的英、美留学生。严复回国后面临“非进士”问题,詹天佑面临同样的问题。詹公是1881年回国的,经过19年的奋斗,他以蜚声海内外的成就,赢得了无可非议的盛誉,1910年清政府未经考试就授予了詹天佑“工科进士”名。詹天佑还被指定为考核归国留学生的主试宫。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