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体寄生虫学 第9版

人体寄生虫学 第9版

  • 字数: 59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117266604
  • 版次: 9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最早、历史最悠久、修订版次最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重量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诸欣平,1955年11月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北京市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CT)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担任多个专业期刊的编委。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是北京市精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的负责人和2011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的指导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32年。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国际合作及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国外SCI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担任“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重量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8版)主编,“十二五”全国高等学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3版)第二主编,国家医学教育题库《人体寄生虫学》学科主编。主编专业英文教材MedicalParasitology,以及副主编和参编其他15部专业教材或书籍。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1项。

苏川,1970年7月生,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并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Rochester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研究,包括宿主的抗感染免疫机制、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及其免疫逃避机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973”课题(骨干)、重大科技专项(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EMBO J、Aging cell、EurJ Immunol、PLoS NTD、Vaccine、Microbes Infect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共同主编国内首部《人体寄生虫学》数字教材,共同主编五年制临床医学国家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8版),副主编长学制临床医学国家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3版)。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引言2

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2

二、中国寄生虫病防治的成就、现状及任务2

三、新现与再现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和食物源性寄生虫病3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5

一、寄生关系及其演化5

二、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6

三、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7

四、寄生虫的分类系统8

第三章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10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0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10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12

一、免疫应答类型12

二、免疫应答的作用12

三、寄生虫抗原12

四、免疫应答的主要过程13

五、免疫逃避14

六、超敏反应15

第五章寄生虫感染的特点17

一、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17

二、多寄生现象17

三、幼虫移行症17

四、异位寄生18

第六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19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9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20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20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21

第七章现代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发展方向22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第八章医学原虫概论26

第九章叶足虫31

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31

第二节其他消化道阿米巴36

一、迪斯帕内阿米巴36

二、结肠内阿米巴36

三、哈门内阿米巴36

四、微小内蜒阿米巴37

五、布氏嗜碘阿米巴37

六、齿龈内阿米巴38

第三节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38

第十章鞭毛虫41

第一节杜氏利什曼原虫41

第二节锥虫46

一、布氏冈比亚锥虫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46

二、枯氏锥虫47

第三节蓝氏贾第鞭毛虫48

第四节阴道毛滴虫51

第五节其他毛滴虫53

一、人毛滴虫53

二、口腔毛滴虫53

三、脆弱双核阿米巴54

四、蠊缨滴虫54

第十一章孢子虫57

第一节疟原虫57

第二节刚地弓形虫69

第三节隐孢子虫74

第四节其他孢子虫77

一、肉孢子虫77

二、贝氏囊等孢球虫78

三、微孢子虫79

四、人芽囊原虫81

五、巴贝虫82

第十二章纤毛虫85

结肠小袋纤毛虫85

第三篇医学蠕虫学

第十三章吸虫90

第一节概论90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93

第三节布氏姜片吸虫98

第四节肝片形吸虫100

第五节并殖吸虫102

一、卫氏并殖吸虫102

二、斯氏并殖吸虫105

第六节裂体吸虫(血吸虫)106

第七节其他人体寄生吸虫117

一、异形吸虫117

二、棘口吸虫119

三、徐氏拟裸茎吸虫120

四、后睾吸虫121

第十四章绦虫124

第一节概论124

第二节曼氏迭宫绦虫129

第三节阔节裂头绦虫132

第四节链状带绦虫133

第五节肥胖带绦虫137

第六节亚洲带绦虫139

第七节微小膜壳绦虫141

第八节缩小膜壳绦虫143

第九节细粒棘球绦虫145

第十节多房棘球绦虫148

第十一节犬复孔绦虫151

第十二节其他人体寄生绦虫152

一、西里伯瑞列绦虫152

二、克氏假裸头绦虫153

三、司氏伯特绦虫154

四、巨颈带绦虫和泡状带绦虫154

五、线中殖孔绦虫155

第十五章线虫157

第一节概论157

第二节似蚓蛔线虫162

第三节毛首鞭形线虫164

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166

第五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167

第六节粪类圆线虫172

第七节旋毛形线虫175

第八节丝虫178

一、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179

二、旋盘尾线虫184

三、罗阿罗阿线虫185

第九节广州管圆线虫186

第十节其他人体寄生线虫189

一、东方毛圆线虫189

二、美丽筒线虫190

三、结膜吸吮线虫191

四、棘颚口线虫192

五、艾氏小杆线虫193

六、兽比翼线虫194

七、麦地那龙线虫195

八、肾膨结线虫196

九、肝毛细线虫197

十、异尖线虫198

第十六章猪巨吻棘头虫201

附:水蛭203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学

第十七章概论206

一、医学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206

二、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206

三、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206

四、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208

第十八章昆虫纲210

第一节蚊210

第二节白蛉216

第三节蠓218

第四节蚋219

第五节虻219

第六节蝇220

第七节蚤224

第八节虱226

第九节臭虫228

第十节蜚蠊229

第十一节毒隐翅虫231

第十九章蛛形纲233

第一节蜱233

一、硬蜱233

二、软蜱237

第二节革螨238

第三节恙螨241

第四节蠕形螨244

第五节疥螨246

第六节粉螨248

第七节尘螨250

附录

附录一主要寄生虫及寄生虫病一览表254

附录二中国其他少见寄生虫病简介256

附录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寄生虫感染的应急处理258

附录四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技术261

第一节病原学诊断技术261

第二节免疫学诊断技术270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273

第四节组学技术274

附录五常用抗寄生虫药物一览表276

附录六常用寄生虫学网站280

主要参考文献28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82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290

本书测试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