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行为心理学

  • 字数: 14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蔡万刚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501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有时,孩子的行为莫名其妙?但其实每个行为背后都潜藏着孩子真实的心理需要。有时候父母可以蹲下来,试着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需求其实很简单。
蔡万刚编著的《儿童行为心理学》通过孩子的肢体行为、语言行为、学习行为、社交行为等日常行为,以生活中常见的教育问题为案例,佐以科学理论的分析及指导,深入浅出地阐述儿童行为的心理秘密。
作者简介
蔡万刚,东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国家心里咨询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上海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江苏徐州人。澳门城市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新沪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商业模式与资本运营、企业竞争力、总裁领导力、中层领导力、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班主任领导力。
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成就每个学生精彩的未来》《“互联网+”环境下考虑知识价值链的企业服务创新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小学校长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等。先后出版《孙子兵法的心理智慧》《说得就是好听》《表达心理学》等多部图书。
目录
第01章 日常行为,解码孩子真实心理
孩子喜欢跟别人攀比
孩子喜欢说脏话
孩子做事有拖沓的习惯
孩子总喜欢说谎
孩子老是喜欢搞破坏
孩子追星的痴迷行为
第02章 情绪行为,读懂孩子的晴雨表
消极情绪让孩子心理失衡
孩子会觉得莫名害怕
患了疑心病的孩子
孩子出现强迫症倾向
孩子有孤独症是怎么回事
可怕的儿童抑郁症
第03章 习惯行为,揣摩孩子行为的深义
孩子总喜欢扔东西
孩子越来越难管教
孩子太懒惰了
孩子喜欢模仿同伴
孩子很喜欢撒娇
孩子不爱惜东西
孩子太过自私
第04章 心理行为,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孩子胆子太小了
孩子嫉妒心强
孩子太自卑了
孩子总骄傲自大
孩子特别任性
第05章 障碍行为,帮助孩子走出困扰
孩子出现自虐行为
注意孩子的进食障碍
孩子的逃避行为
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行为比较夸张
孩子老喜欢装病
第06章 肢体行为,深谙孩子的无声语言
孩子喜欢“抢”别人的东西
孩子喜欢乱涂乱画
孩子为什么会“人来疯”
孩子攻击性强
孩子喜欢故意捣乱
第07章 语言行为,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妈妈,我从哪里来”
“哼,你又骗人”
“哎呀,你烦不烦啊”
“我不知道”
“我也有说话的权利”
“我长大了,我的事自己处理”
第08章 个性行为,浇灌孩子的艺术之花
“我总是在怀疑什么”
“我是孩子王”
“我莫名地想哭泣”
“我喜欢思考问题”
“我对一切要求很高”
“我是一个捣蛋鬼”
第09章 学习行为,引导孩子克服厌学症
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
玩耍是孩子重要的学习方式
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
孩子的分数恐惧症
孩子在学校活动中遇到困难
孩子的考试恐惧症
第10章 亲子行为,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父爱缺失,丧偶式育儿
父母吵架,受伤的总是孩子
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
棍棒教育正在错误地培养孩子
避免“中国式”溺爱
请了解你的孩子
第11章 社交行为,让孩子成为社交达人
自私,孩子不愿分享
让孩子学会团结
冷漠,孩子不懂感恩
家庭社交,孩子的启蒙课堂
孩子不懂拒绝,活得太纠结
别太干涉孩子的“交友圈”
参考文献
摘要
生活中,令许多父母感到异常困惑的是孩子的行为,比如莫名哭闹、经常出现人来疯行为、喜欢扔东西、喜欢打人等,尽管这些行为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却令父母感到头疼。父母通常会采取哄、奖励、惩罚等方式来处理这类问题,让孩子回归平静,但这只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孩子的行为又故态萌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父母认为,孩子有着难以想象和理解的行为表现。其实,孩子和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如果父母习惯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那么,父母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是无法解读的。父母每天面对着孩子,面对着孩子各种各样的言行,是否想过如何寻找对孩子行为的合理解释?又如何从孩子的言行中辨别出他们真实的心理需要呢?若想读懂孩子的行为模式,就需要深谙儿童行为心理学,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比如孩子只会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所以有点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有时会有一种把没有生命的物体看作有生命的认识倾向;或者只是按照具体字面意思理解字词;喜欢哭闹,其实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有时很乖,有时很调皮,他们在相应年龄段有不同的行为或行为规范。透过这些行为密码,父母仔细分析可以判断出孩子的真实心理需求。父母的教育,是从深谙孩子的心理需要开始的。而心理需要是所有言行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其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源泉。孩子的发展是在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更倾向于遵循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性和规律性。通过孩子在各个阶段呈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多层次、多样性的心理需要,比如,空间的需要、直觉动作的需要、宣泄的需要、依恋的需要、秩序的需要。通过儿童行为心理学,可以明白其实孩子的需要都是合理的,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研究孩子的言行来辨别孩子行为背后真实的需要。理解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最丰沛的心灵滋养,这大概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儿童行为心理学的终极目标。有时候,孩子的行为虽然看起来不可理喻,但只要透过儿童行为心理学,父母会发现孩子只是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构建着自己的小世界,等父母走进这个世界,便会发现这个世界是那么绚丽缤纷又是那么标新立异。编著者2018年1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