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论衡

中国论衡

  • 字数: 2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曙光 著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957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论衡:系统动态平衡发展理论与新十大关系》收录王曙光教授的新文稿与演讲十五篇。这些文章从“系统动态平衡理论”出发,深入探讨影响中国未来大趋向的“新十大关系”,以战略高度对中国经济若干根本问题与学术界的重大争议进行了系统判析。内容涉及产业政策选择、政府-市场关系转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扶贫开发战略、金融体制变革、乡村重建以及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等重大议题,视野开阔,观点独到,文笔顺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与可读性。
作者简介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王曙光教授是我国农村金融学科和金融伦理学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已出版经济学著作《中国农村》《中国方略》《问道乡野》《农行之道》《告别贫困》《金融减贫》《金融伦理学》《农村金融学》等二十余部,发表经济学论文百余篇,并出版散文从集“燕园四记”和《明尼苏达书简》等。
目录
自序系统动态平衡发展理论与中国未来
第一章论新十大关系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四、国企与民企的关系
五、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六、东部与西部的关系
七、富裕与贫困的关系
八、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九、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十、国内战略与国际战略的关系
结束语
第二章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一、引言:对经济体制变迁的不同模式的反省
二、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起点与基本条件
三、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传统智慧
四、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若干检讨和未来方向探讨
第三章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争议与变革
一、产业政策与国家角色:两次学术争议及其辨析
二、产业政策之国际视野:美国和日本
三、中国产业政策之检讨:效率与公平之争
四、中国农村银行业的转型与创新:政府和市场各自需要做些什么
第四章百年“国家-市场”宏观景观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国家与市场:百年宏观景观
二、国际上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阶段
三、中国农村金融的历史命运
四、中国农村金融的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
五、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
第五章中国扶贫开发的战略转型:扶贫思想研究
一、包容式(普惠式)增长、机会均等与赋权
二、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推动内生式扶贫,实现全面小康
三、实现精准脱贫,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第六章中国合作金融体系百年制度变迁与未来战略走向
一、发轫与彷徨:1918-1949,合作金融体系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与经验教训
二、辉煌与异化:1949-1979,工业化与赶超战略背景下的合作金融使命与体制特征
三、回归与前行:1979-2003,经典主义合作金融与修正主义合作金融之争
四、颠覆与变革:2003-2018,从大历史角度看合作金融体系全面改制的利弊得失
五、农村商业银行未来战略走向:三个结构的深化完善和三个视角的创新
六、倔强生长:草根金融的生命力在何处
第七章放大格局看转型阵痛期的中国经济
一、如何理解当前宏观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和趋势
二、知变守常:企业家的变革精神与工匠精神
三、混合所有制构建的意义与民营企业的历史机遇
四、城乡一体化战略中的商业机遇
五、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把握机遇:义乌奇迹和沙县奇迹的启示
第八章中国金融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一、金融文化的三个层次
二、理解金融文化的两个维度
三、源远流长的中国金融文化:五个阶段
四、银行家精神和金融从业者的伦理文化建设
五、金融伦理与金融文化
六、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
七、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文化
第九章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创新
一、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探讨与对“韦伯命题”的批判
二、先秦至今中国企业家精神演变的四大阶段
三、中国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的六大误区
四、在传承中创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未来
第十章中国供销合作体系与供销合作银行:可行性、问题与定位
一、中国供销合作体系的由来和优势
二、中国供销合作体系在构建金融实践方面的劣势
三、未来供销合作银行不要走农村信用合作体系的老路和弯路
四、未来供销合作银行组建的三大核心定位
第十一章中国乡村建设的使命与村社内置金融
一、乡村建设的愿力与使命
二、宏观形势判断和乡建的黄金时代的到来
三、村社内置金融的内涵
四、村社内置金融的三大功能
五、万物并育,和而不同:乡建事业应有的心态
第十二章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一、农业文化遗产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二、诸暨人文历史概观
三、千年古榧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描述
四、诸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农业发展现状
五、诸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央企混改模式、股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
一、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联通模式的意义
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三、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本质的变化在于内部治理结构
四、两种不同的混合所有制视角与两种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五、谨慎推进混改,绷紧国家安全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根弦
六、国企混改、员工持股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
第十四章中国金融大趋势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创新发展
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与我国当前金融领域的成就和问题
二、我国中小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未来创新与发展之路
四、结束语:稳健与创新并重,治理与文化共进
第十五章边疆民族地区普惠金融建设和金融扶贫机制探讨
一、村镇银行企业文化、客户关系与边疆民族地区经营战略: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
二、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牧区金融特征与差异化监管
三、赤峰市: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的机制创新与转型
四、河北康保:金融扶贫的六位一体机制创新
五、乌兰察布市: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政府信用和农信社管理体制变革
六、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制度创新、信用体系建设与省联社变革
七、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降低牧区金融成本,加大信用环境建设
八、包头市:高新银通村镇银行通往很好之路及其面临的问题
九、鄂尔多斯乌审旗:生态建设、金融环境与机制创新
十、阿拉善:推进金融扶贫,化解金融机构风险
十一、银川: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的创新与出路
十二、总结:边疆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成就巨大,任重道远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