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 字数: 14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 作者: 郁达夫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181819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1934年8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时隔八年踏上故土,这位民国浪子百般情绪,千种思念尽付寄托在了短短两千文的《故都的秋》中,震惊文坛,一时洛阳纸贵。 ◆25岁的时候,他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28岁的时候,他在北京大学授课,著作《茑萝集》大受热捧。 ◆49岁的时候,为抗日救国奔走一生的他,在中国文学目前留下至今未解的生死之谜,袅袅无踪。 短短一生留下作品无数,知交故友无不为之扼腕。他的作品,是《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故都的秋》《怀鲁迅》这样的盖世雄文;他的朋友,是鲁迅、郭沫若、林语堂、沈从文这样的风流人杰。 ◆他的散文里,尽是人生——即将返回故国却贪恋妓家的年轻大学生,应邀赴任却为当地饮食男女不能自已的风流才子,挚友离世悲痛欲绝的至交好友……这些都是他,开创“自叙传”这一文体的民国真正的文学青年郁达夫。 ◆本书精选郁达夫26篇散文,完整涵盖其所有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并特别整理了每篇文章的出处背景附于结尾处。力求立体展现这位“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民国浪子郁达夫,让读者获得更高级的文字审美和更多的阅读享受。
内容简介
郁达夫著的《故都的秋(郁达夫散文集精选)》以《故都的秋》这篇声名远播的文章为根基,收录了《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怀鲁迅》《志摩在回忆里》等很广为人知的经典散文名篇,同时精选了《归航》《饮食男女在福州》《日本的文化生活》《回忆鲁迅》等之前少见的作品编辑成书,共26篇。在装帧上追求雅致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故都的秋》本身就是一部金句语录,其中不少内容能与社会热点结合,使读者有一针见血之感。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22年3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1928年在鲁迅的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默认1945年为其卒年),终年四十九岁。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目录
   醉饮 伴游

都的秋

饮食男女在福州

日本的文化生活

北平的四季

上海的茶楼

钓台的春昼

小春天气

江南的冬景

苏州烟雨记

青年 休旅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归航

海上通信

还乡记

打听诗人的消息

零余者

一个人在途上

书信 悼友

怀鲁迅

志摩在回忆里

给沫若

送仿吾的行

北国的微音

扬州旧梦寄语堂

与悲鸿的再遇

刘海粟教授

敬悼许地山先生

回忆鲁迅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