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 字数: 1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 作者: 郭子鹰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227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他为什么数度放弃500强企业的工作而成为一名遁世者? 他为什么放弃主流旅行杂志采访邀约不断的主编职位,选择做一名自费旅行者? 他为什么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优选的?“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选择不做改变?” 他为什么觉得“世上本没有失败的人生”? 他为什么可以享受“看似失败的成功”? 他为什么会认为旅行就像是一种修行,却从来不愿回答修行的目的究竟为何? 郭子鹰的这本《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接近是一场归期未定的视觉旅行,只有认真寻找的人,才会在其中发现真正的“幸福密码”。每一页风景明媚,每一页人情温暖,每一页瞬间动人,每一页更接近自己的真心。让眼睛喜欢,让心灵欢呼。 如他所说,“旅行,最终会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内容简介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是一本图文旅行随笔。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郭子鹰通过长达10余年的自助旅行,沉淀出这场归期未定的视觉旅行和21段藏于旅途的灵魂悟语。每一页人情温暖,每一页瞬间动人,每一页更接近自己的真心。让眼睛喜欢,让心灵欢呼。他用独特的方式告诉你:上路吧,寻找那个更可爱、更勇敢、更真实的自己。
作者简介
郭子鹰,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中国国家地理(电子刊)》《时尚旅游》《ELLE》《摄影旅游》《中国国家旅游》《旅行家》等国内数十家旅行杂志特约作者。曾任《旅行家》杂志采访编辑部主任、摄影师,艺龙旅行网度假部内容总监等职。已出版《我喜欢,路上的自己》《理想国度》《再见,大马士革》。
目录
   序 旅行的意义

境地

嘈杂世界的静音键<缅甸,蒲甘>

谁不暗恋桃花源<印度,喀拉拉>

爱丽丝的另一处仙境<斯里兰卡>

吴哥慢镜<柬埔寨,吴哥>

大气层内的火星飞行<土耳其,卡帕多基亚>

东京郊外,花海里的1Q84<日本,东京>

焚城烈火巴伦西亚<西班牙,巴伦西亚>

火山今天几点喷发?<意大利>

如果天堂有颜色<希腊,圣特里尼>

冷雨不列颠<英国>

浮生

乌坪桥的小绅士

一个高棉小孩的全职工作

一位禅师的初恋味道

两个女兵和一段疯狂的小事

海滩上的双重生活

咖啡向东,红茶往西

你的人生博物馆

希腊式简慢生活

絮语

灵魂出窍的旅行者

路上的音乐

跋 旅行,修行
摘要
    嘈杂世界的静音键
     蒲甘很大。宽阔的平原上散落着大量的佛塔,有登记的就超过2000座,让人恨不得肋生双翼,凌空鸟瞰。无论你何时造访蒲甘,平原上佛塔的数字都可能和上一次日出的时候有所不同。
     能让人们拿起背包、出门旅行的理由干差万别,甚至说是千奇百怪也未尝不可,有的漫长纠结、拖拖拉拉,有的轻快短促、一箭穿心。圣特里尼的蓝与白、京都的红和绿……而对于缅甸的蒲甘,一张照片就够了――那是一群沐浴在夕阳金光下望不到尽头的佛塔。
     莲韵佛国缅甸,它的版图犹如风筝凌空,蒲甘位于中西部。它睡在伊洛瓦底江边,确切地说,是伊洛瓦底江在蒲甘周围拐了弯,变成一条拥紧蒲甘的臂膀。蒲甘是一座神城,修建它的人相信满天神佛比暗夜苍穹里的繁星更不可尽数。他们希望无论多少神明齐聚于此,都能各自独享佛塔里的莲座。所以,任时光流走,他们不停地营造,直到宽广平原上视线所及的每个角落都布满了佛塔,如无数信众们伸向青天的虔敬双手一样,直指碧空。
     《花样年华》结尾那段,一个男人在幽静的角落里,把纠结的心事倾诉给与古塔纠缠在一处的古树。而在蒲甘,无论有多少满怀心事的逃家旅人,都能各自独享一座佛塔,在暮色四合、四顾无人的时候,静静忏悔,梳理过往。
     旅程的尽头,应该是一片能够单独面对自己内心的净土。如果你仍然相信纷繁嘈杂的世界有这样的角落,面对蒲甘平原上幽野晴空下的塔群,你一定会感觉到:净土在此,万里不遥。
     面对砖塔丛林,来到蒲甘的每一个人都会徒劳地自问:这里到底有多少佛塔和僧院?
     如果你搜索网络,各种数据纷繁芜杂,莫衷一是。据说当修建起吴哥和婆罗浮屠的王国步下巅峰、日渐没落之时,在东南亚的最西边一个古老的民族逐渐强盛起来。这就是以蒲甘为都城的缅族,于公元12~13世纪时进入全盛时期。称呼蒲甘为“万塔之城”,丝毫没有夸张的意味,因为在这块方圆几十平方千米的平原上,曾经矗立着数万座佛塔建筑。据说在全盛时期,曾经到444万座之巨!
     整个世界的共识是,蒲甘因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佛塔建筑遗迹闻名,其历史价值与柬埔寨吴哥窟以及印尼的婆罗浮屠塔齐名,并称为“世界三大佛教建筑群”。这三者中,唯独蒲甘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落选,据说是因为缅甸军政府在力图确立民族自决过程中的强硬立场受到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的抵制。联合国世界遗产组织的说法是认为缅甸人在维修蒲甘遗址的过程中破坏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增加了很多芜杂而非必要的当代内容。
     以我个人的看法,在这三者之中,蒲甘虽说不上是保存优选的建筑群,但可能是最令人难忘的一处,这里的商业旅游气氛也并非是三者之中最浓重的。
     目前,据说在蒲甘平原散落着大约4400座寺庙(据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东南亚》册),具体数字是多少?这个问题很可能会终究成谜,因为缅甸百废待兴、经济凋敝的事实会导致每天都可能有佛塔遭损毁,而全民礼佛的巨大热情,又会导致每天都可能有新的佛塔建成。就连权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只是轻描淡写地宣称“经考证,记录在册的约有2700多座”,如此而已。
     所以,无论你何时造访蒲甘,平原上佛塔的数字都可能和上一次日出的时候有所小同。
     蒲甘人平和、顺命、懂得等待,他们能够借以自处的也唯有等待。面对佛塔上随着时光枯荣的野草,他们的等待和期望也仿佛季节交替一般,去了又来,来了又去。
     在一座偏远、破落的庙门口,我认识了卖沙画的X。当时我正在向一个小姑娘打听,为什么蒲甘地图上无数寺庙的缅甸语音译英文名字中,有很多都有类似的后缀。我推测,搞清楚了这个,就有可能在造访那里之前,知道哪个寺庙里有佛塔、壁画或者是洞窟,避免参观雷同的佛寺。小姑娘接近迷惑了,她大声叫来X,说这个问题只有他懂。
     X端详了我半天,好像在端详一座刚刚出土的雕像。
     “你说对了,先生,这是一个好问题!”X谦恭地冲我笑笑,“请问,我能知道您的名字和国籍吗?”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X证实了我的大胆推测――的确能够从名字来判断佛寺的建筑样式。而且X告诉我,蒲甘平原上的黑导游有很多,有很多人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挣得生活费或对他们来说高昂的学费,完成学业的。
     “你们身后的这座有着漂亮壁画的寺庙,叫作Ape-ya-dana。里面的壁画曾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拨款清洗过,历时3年,每人每天只能清洗8平方英寸,因为清洗之前要仔细确认壁画后面是否有空洞,否则,壁画可能在被水浸入以后整片地剥落!一旦发现空洞,要先用特殊的材料仔细填充以后才能清洗……这里,也是我的项目。”X突然抬起头,目光扫过被侵蚀得线条柔美的佛塔,一如再见他的爱人。
     “工程是从1998年开始的,当时有两个意大利专家和10个当地人在这里工作,我是其中之一。现在项目没有了,我也没有了收入来源。当时,我每个月能从联合国领到250美元呐。”但是,X惋惜的的确好像远不止那几张薄薄的绿色钞票。
     “制裁,你知道的。”
     “那你现在怎么办?”我当然知道X现在靠卖些便宜的沙画和小纪念品维持生计。
     “等待。”
     P2-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