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工作理论(上)

社会工作理论(上)

  • 字数: 29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简春安,赵善如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28531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社会工作理论(上)》系“华人社会工作丛书”重要单品,丛书主编为王思斌、曾华源,执行主编沈黎。本从书系“十三五”上海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和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丛书汇聚和延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华人社会工作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出版兼具靠前视野和本土情怀的社会工作专业图书,基本覆盖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主要领域,以期推动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实务、政策、教育扎根进深,服务国家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和重大战略推进。
内容简介
简春安,赵善如著的《社会工作理论(上)(精)》从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演进出发,详细论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特征,全面梳理了优选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详细论述了作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实证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学派的特点或哲学根基。本书作为参考学习资料,适合社会工作学生、研究者和一线实务工作者使用。
目录
   第一篇 社会工作的本质与历史

第1章 社会工作的本质

1.1 前言

1.2 助人的专业

1.3 社会工作的本质与功能

1.4 社会工作内涵中的哲学议题

1.5 滥权的真理

第2章 社会福利发展的历史探讨

2.1 前言

2.2 纪元前的社会福利

2.3 宗教化的社会福利(公元30―1600年)

2.4 逐步修正的社会福利(1601―1898年)

2.5 初步专业化的社会福利(1890―1929年)

2.6 专业建立期

2.7 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历史探讨

2.8 回顾与前瞻

第二篇 社会工作与哲学

第3章 社会工作的哲学探讨(Ⅰ)

3.1 社会科学的本质

3.2 《荷马史诗》哲学

3.3 伊利亚学派

3.4 唯物机械论

3.5 唯心论与诡辩学派

3.6 苏格拉底

3.7 小苏格拉底学派(犬儒学派与祁连学派)

3.8 柏拉图

3.9 亚里士多德

3.10 怀疑论者

3.11 斯多噶学派

3.12 教父哲学

3.13 士林哲学

第4章 社会工作的哲学探讨(Ⅱ)

4.1 文艺复兴(Renascence)

4.2 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思想家

4.3 理性主义(Rationalism)

4.4 经验主义(Empiricism)

4.5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

4.6 观念论(Idealism)哲学家:康德

4.7 观念论其他哲学家

4.8 充满对立的现代哲学

4.9 实证论(positivism)

4.10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4.11 实用主义(Pragmatism)

4.12 自由主义(Liberalism)

4.13 进化论(Darwinism)与唯物论(Materialism)

4.14 存在主义哲学(Existentialism)

4.15 新康德学派(Neo-Kantian School)

4.16 新实证论(Neo-Positivism)

4.17 生命哲学(The Philosophy of Life)

4.18 后现代主义哲学(Postmoclernism)

4.19 新的科学思维

4.20 结论

第5章 社会科学的哲学

5.1 社会科学的哲学

5.2 内省哲学与外观哲学的对立

5.3 内省哲学的内涵

5.4 外观哲学的内涵

5.5 理性主义

5.6 实用主义

5.7 理想主义的哲学

5.8 结论

第三篇 内省哲学与社会工作理论

第6章 存在主义、意义治疗法、功能派社会工作、女性主义

6.1 存在主义理论与社会工作

6.2 意义治疗法(logo therapy)

6.3 功能理论社会工作

6.4 女性主义

第7章 认知理论、建构理论

7.1 前言

7.2 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与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

7.3 凯利的建构心理学

7.4 结论

第四篇 外观哲学与社会工作理论

第8章 行为学派理论与社会工作

8.1 行为学派的历史渊源

8.2 行为学派的概念结构

8.3 交换理论

8.4 行为学派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8.5 行为主义在实务工作上的

8.6 结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