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信念、理论和实践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信念、理论和实践

  • 字数: 3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叶锦成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28531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信念、理论和实践》系“华人社会工作丛书”重要单品,丛书主编为王思斌、曾华源,执行主编沈黎。本从书系“十三五”上海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和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丛书汇聚和延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华人社会工作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出版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社会工作专业图书,基本覆盖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主要领域,以期推动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实务、政策、教育扎根进深,服务国家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和重大战略推进。
内容简介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信念、理论和实践》以作者在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三十多年的临床实务、督导、教学及研究之心得,尝试为精神医疗社会工作重新勾划出信念、理论和实践。《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信念、理论和实践》全书“以人为本”,将精神病人士的主观经历、感受等,作为实践的核心取向,重新阅读精神病人士的内在世界和复原历程,并以丰厚的实践案例,说明社会工作者应有的独特干预手法、信念和取向;在尊重、沟通、理解、发展潜能、人道的治疗环境中,从不同的病征中解脱出来,重塑自我,倡导应有的权益,在小区中康复和复原起来,重新过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信念、理论和实践》更重新提出心理治疗中的基本元素之深层反思,精神医疗社会工作应不在乎追逐或跟随有名的心理治疗模式之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而是在透析不同心理治疗学派中的共同基本元素,从同理心、关系、交流、影响、聆听、真诚、专注、投入中,去帮助案主重拾生命和复原的动力,并且在不同的维度中,重塑案主的自尊、自信、社会功能和在逆境中的生命力。
目录
   第一章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的源流、发展和定义

一、前舌

二、精神病

三、精神病人士

四、社会工作

五、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第二章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理念的激辩

一、前言

二、社会工作理念

三、精神康复和复原的理念

四、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的理念

第三章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介入手法的反思:多元介入手法与思维

一、前言:狭隘的介入手法思维

二、Howe的多元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三、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的多元介入

四、修补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五、意义寻索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六、意识醒觉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七、改革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八、结语

第四章以尊重案主潜能的能耐为本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一、前言

二、以病态取向处理抑郁的案主

三、以能耐取向介入抑郁的案主

四、结语

第五章以理解和沟通为主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一、前言:工具理性的理解阻碍

二、工具理性元素

三、假象的理解

四、重新建构真诚的理解

五、深层理解与沟通的治疗作用

六、结语

第六章以精神病人主观经历为本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一、前言

二、主观性与相交主观性的论述

三、精神病人士的主观经历

四、主观经历对介入和干预的影响

五、交互主观性对了解精神病的重要性

六、结语

第七章以复原为本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一、前言

二、复原的过程

三、复原概念的十大守则

四、结语

第八章精神病人士的权益与倡导

一、前言

二、精神病康复者应有的权利

三、争取及倡导精神病人士和康复者的人权

四、结语

第九章院舍化与治疗社区的抗衡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