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大明梦华 明朝生活实录
字数: 172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萧盛
出版日期: 2018-07-01
商品条码: 978720113547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4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大明梦华:明朝生活实录》另辟蹊径,以笔记小说形式来表达,又不偏离正史,所写之明朝百姓生活百态皆有源可溯、有料可查、有史可依,正史+故事+传奇,读之轻松,内容及写法更接地气,更符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对于想了解明朝的读者深有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明代笔记的风格,以小故事的形式,讲述明朝百姓的语言、衣着、饮食、住所、出行、文化、娱乐、节日、职场、官场等生活百态。将明朝大历史融入到小故事之中,引经据典,轻松说史,展现出一幅浓墨重彩、包罗万象、生动活泼的明朝生活大画卷,仿佛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本书的重点不止是说明朝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重点是想通过明朝人的行为方式,说出世道人心。
作者简介
萧盛 本名尹宣韩,浙江宁波人。“中国写手之家网站”创办人,自由撰稿人。已出版《大清钱王》系列、《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兰陵王传》等多部畅销作品。
目录
章言行风雅事,谈笑世间味
一语言不通闹出的笑话
二明朝正宗普通话怎么说
三官话推广的手段
四称呼、字、号的跟风雅事
五言行举止那些事
第二章衣着拼风流,针线有规矩
一曹二姐的风流公案
二节俭包括穿衣是道德问题
三细说明人穿衣法
四无奇不有的大明时尚界
五一双靴子引发的血案
第三章放饮为豁达,聚餐显奢华
一明王爷朱橚的另类生活
二吃错饭的后果
三地狱的旁边是天堂
四酒宴成风,人情大如天
五因宴而宴,为吃而吃
六腐败从吃开始
第四章四方求营生,愿换一席地
一袁秀才救母陷囹圄
二户籍、里甲、路引制度及产生的问题
三精打细算过日子,数一数柴米油盐
四房子:百姓心头的一根刺
第五章官道车马多,河山游者众
一旅游,自由
二人品有好坏,游品分三等
三管他骇世惊俗否,吾自行游物外
四旅游众生相
第六章文化千古事,读书百姓意
一明朝文化概论:有自由才有文学
二通俗小说崛起:从被人看不起到登大雅之堂
三从《三国演义》到《金瓶梅》
四民间书商的销售智慧
五书生写作的甘苦冷暖
第七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不冤而冤的科举大案
二从范进中举说科举
三乡试、会试的科举指南
四大明考神那些事
五点状元那些趣事
六文官制度变迁:从全民监督到王朝崩溃
第八章职业有高低,福利泽万民
一被过度解读和误解的大明高危职业:锦衣卫
二职责大权力小的五城兵马司
三从锦衣卫到画家
四明朝工人众生相
五老有所养、穷有所济的福利制度
第九章情事道不尽,风月溢明史
一世人的碎言偏由他去说
……
摘要
章:言行风雅事,谈笑世间味一、语言不通闹出的笑话开宗明义,今日在下要说的是明朝生活的琐碎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听者,各随尊便。话说有一位官儿,因书本中有些句子难以理解,便问书吏道:“此处有高才否?”说的是官话,旁边的书吏乃本地人,一时未明白过来是官话,以为问他此处是不是有高裁缝,心想高裁缝没有,但裁缝定然是有的,忙答曰:“有的!”当下领来与官儿相见。官儿问道:“贫而无谄,如何?”裁缝当然也是本地人,且没读过多少书,哪里听得明白官话,再加上进来时自然而然地认为,问裁缝的除了做衣服,还能有什么事情?忙答曰:“裙而无裥?折起来,便可。”官儿皱皱眉,心想这是哪门子高才,又问:“富而无骄,如何?”裁缝答:“裤儿无腰?这也是极好办的,做上去便是了。”官儿终于怒了,喝道:“唗!”唗是何东西,裁缝自是不晓得,乃表示喝斥或愤怒的叹词,《西游记》亦曾用过,“这和尚不知死活!你倒不肯与我,返问我要,唗!看打!”裁缝见官儿一脸怒意,以为是衣服皱了,需要抖一抖,急道:“老爷莫恼,这也容易,只消取来熨斗烫烫。”官儿气得跺脚,命书吏把那满口胡诌的裁缝赶了出去。此一则故事,说是的言语不通,而闹将出来的趣事。另有一事说,有一妇人,乃杭州人氏,一日得闲,往西湖游玩,贪恋景色,忘了时辰,因将暮,恐关了城门,乃对轿夫道:“轿夫阿哥,天色晚了,我多给你们银钱,你们给我尽力闹一闹,也好早些进到里头去,不但是我好,连你们也落得自己快活些。”轿夫阿哥一听,两眼发光,给你尽力“闹一闹”,也让我们“快活些”?暗自忖道:这小娘儿们好生开放,说话恁般露骨!说的是笑话,道的其实是国情。有些看官不免纳罕,笑话罢了,干国情什么事儿?那么在下再说一则事。明崇祯年间,为抵御关外后金铁蹄,不得不调全国之兵力,以免为敌破关。各地精干兵力汇作一处儿,地域不同,方言自也不一而足,怎生个交流?如若像那官儿与裁缝的对话,南辕北辙,将令难达,闹笑话事小,延误军机事大,总不能因了几句话,而毁了一个国家吧?这时候统一语言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春秋战国有雅言,法、道、墨、儒各家各派,去各国游说,都使用雅言,要是孔子去楚国说的是一口正宗的山东鲁国方言,对楚国人道:“待我哈(喝)口水,再与尔等拉呱(聊,说话)”,凭他才学再高,也是对牛弹琴。《诗经》便是从各地收集上来的诗歌,用雅言编写而成的,倘若为了体现各地的地方特色,依然采用本地方言,诸位想象一下《诗经》会是个什么样子?汉、魏晋至唐宋,亦有通语,尽管发音不尽相同,但只要在大范围内流行,使之交流无碍,就算通语。一如元朝,定都北京后,以北京话为通语,时盛行的《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元剧,以及大量流行的散曲,通俗易懂,就是用当时的北京通话所书。明朝流行的通语叫做官话。官话,从大义上讲,并非是官场上所说的话,官指的是公、共之意,如官道,并非是官员专用通道,实指公路。棋盘上双方未占领之地称官,因有收官一说,诸如此类,故明朝之官话,乃是通行天下的普通话。太祖皇帝定国之后,因担心读书人或各级官员“拘于方言,无以达于上下”,命人编纂《洪武正韵》,颁行天下。下面,在下就说说太祖皇帝颁行的明朝正宗普通话《洪武正韵》。二、明朝正宗普通话怎么说《洪武正韵》初稿成书于洪武八年(1375年),后又经二十余年的修正,通行于天下。其伟大之处,不仅是“车同轨而书同文,凡礼乐文物咸遵往圣,赫然上继唐虞之治”,还影响了朝鲜、日本等东南亚诸国的文字和语言,这当中,受其影响至深者乃是朝鲜(今指韩国)。《训民正音》是朝鲜世宗大王李祹与其子文宗大王李珦,穷二十五年之功,创制的朝鲜语文字,又称谚文,后多称韩文、韩字、朝鲜文、朝鲜字,而这《训民正音》的母本,便是《洪武正韵》。朝鲜人认为,《洪武正韵》是正统的很非常不错的中国韵书,后又编制了《洪武正韵译训》、《四声通考》、《四声通解》等书籍,组织全民学习汉文化。朝鲜对中国文化崇尚到何等地步?其文字、书画,学舍教书所用书籍,上至大王,下至平民所穿服饰,皆沿袭明制,其《洪武正韵译训》开篇如是曰:声韵之学,很为难精……所谓四声七音,随方而异宜,惟皇明太祖高皇帝……一以中原雅音,定为洪武正韵,实是天下万国所宗……我世宗庄宪大王……四方万物之声无不可传,吾东邦之士,始知四声七音,自无所不具,非特字韵而已也,于是以吾东国世事中华,而语音不通 必赖传译,首命译洪武正韵 始正罔缺。此段文字,说的是语言的重要性,又说我东国(注:指韩国自己)世事中华,是中华之附属国,如果语音不通,时时依赖翻译,那就麻烦了,所以命编译《洪武正韵》。足见朝鲜奉《洪武正韵》为正宗,亦可见《洪武正韵》影响至大。那么明之普通话究竟怎么说?看官莫急,一国之官话,往往有个约定俗成的定律,即定都于哪里,哪里的方言便通行全国。元朝定都大都,北京话便成了当时的官话,称之为《中原音韵》,那么明朝呢?太祖皇帝平定天下,定都南京,鉴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所需,而南京又为政治文化的中心,自然就要以南京一带的江淮话为基础,但纯粹以一个地区的方言为官话,又不能较好地表达和沟通,故编纂《洪武正韵》,实际上这部《洪武正韵》乃是以江淮话为基础,又为了照顾其他地区,便于他们接受和认同,而所撰写的一个折衷的改良的产物。列位看官们也是明理懂史之人,许会想到,明成祖迁都北京,莫非这之后,又以北京话为官话了吗?非也。成祖迁都,乃是从政治、治国角度考虑,是为了更好地统治全国而作出的决策,然一国之官话会影响统治吗?显然是不会的,既然不会,何须违祖制,领个不孝的罪名?因此,列位看官若是懂得南京一带的江淮语,也就大概能知道明朝官话如何说了。说归说,写是另一回事。如官方之文书,上下通行之公文,则依然以文言文为主,缘于纸张金贵,书面语一概言简意赅。直至话本小说的出现,才使得官话不再只是用来口头交流,堂而皇之地出现于书本之上。明朝的小说如《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以及以短篇成书的“三言二拍”等著作,语言鲜明活泼,甚有时代特色,与采用口语官话是分不开的。如南京一带方言中,小儿阔(小气)、胡里八涂(糊涂)、一得儿(一点)、一应儿(全部)、作死(找死)等等口音词汇,都能在明朝的小说里找到踪迹。然而,任何一种语言、文本的流行,无一例外地皆须民众基础,没有在民间形成广泛地流行趋势,任凭官方如何推广,亦是徒劳,那么明朝的官话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下回分解。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