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医学心理学 第7版

医学心理学 第7版

  • 字数: 50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117266628
  • 版次: 7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最早、历史最悠久、修订版次最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姚树桥,男,1959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1982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于湖南医科大学获临床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南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分会副理事长(前任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第三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编,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副主编,World J Psychiatry等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从事医学心理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35年。致力于学科发展,是我国医学心理学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牵头在中南大学创立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两个博士点。长期为医学本科生主讲《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等10本,其中编写了我国首部留学生用全英文教材Psychology for MedicalStudents。已培养研究生12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2名,获全国优博论文一篇,成为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一直从事临床心理及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主持重量项目12项。成功研制了《中华成人智力量表》等100余种心理评估技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等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项,并获美国生物精神病学会2013年度ZiskindSomerfeld杰出研究提名奖1项,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年获“湘雅名医”称号,2016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获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

杨艳杰,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兼任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专家人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黑龙江省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等。从事心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28年,在情绪障碍和心身疾病机制、职业人群应激及心理卫生研究方面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一二等奖10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著作20余部;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名。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特约嘉宾,解答各类疑难心理问题。担任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等部门特约专家,多次在“市长高峰论坛”,市长培训班及黑龙江省省管干部培训班上授课,受到好评。获得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奖,全国师德师风优选个人,全国心理卫生工作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心理卫生优选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述1

一、医学心理学概念1

二、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3

第二节医学模式的转变5

一、西方医学与生物医学模式5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

三、医学心理学与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6

四、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7

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7

一、方法学的特殊性7

二、研究过程、类型及方法8

第四节医学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10

一、我国医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10

二、我国医学心理学科的现状10

三、我国医学心理学科发展趋势11

四、我国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培养11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13

第一节心理现象及其本质13

一、心理现象13

二、心理的本质13

第二节认知过程14

一、感觉14

二、知觉16

三、注意17

四、记忆18

五、思维20

六、想象和表象21

第三节情绪和情感过程21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21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1

三、情绪的功能22

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23

五、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24

六、表情25

七、情绪的理论25

第四节意志过程26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和特征27

二、意志的品质27

第五节人格28

一、概述28

二、需要30

三、动机与挫折32

四、能力33

五、气质与性格35

第六节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37

一、心理的生物基础37

二、心理的社会基础40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43

第一节概述43

一、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43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44

第二节儿童期心理健康46

一、胎儿期及婴幼儿期心理健康46

二、幼儿期心理健康48

三、儿童期心理健康49

第三节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49

一、青少年期心理健康49

二、青年期心理健康50

第四节中年期心理健康51

一、中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51

二、中年期的心理健康52

第五节老年期心理健康54

一、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54

二、老年期的心理健康54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56

第一节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理论56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内容56

二、现代精神分析的发展60

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61

一、行为学习的主要理论内容61

二、经典的行为学习理论62

第三节认知理论64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64

二、现代认知理论的发展66

第四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67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67

二、现代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70

第五节心理生物学理论71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71

二、心理生物学理论的进展72

第五章心理评估75

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75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及作用75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75

三、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77

四、心理测验发展78

五、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78

六、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80

七、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81

第二节智力测验81

一、智力、智商和智力水平的分级82

二、常用智力测验和发展量表83

第三节人格测验85

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85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86

三、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87

四、其他人格测验工具87

第四节神经心理测验88

一、神经心理筛选测验88

二、成套神经心理测验89

第五节评定量表90

一、概述90

二、自评量表90

三、他评量表95

第六章心理应激96

第一节心理应激概述96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96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97

三、心理应激的意义98

第二节应激源99

一、应激源的定义与分类99

二、应激源的研究100

第三节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101

一、应激的心理中介101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105

第四节应激反应107

一、概念107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107

三、应激的心理反应108

第五节应激的医学后果110

一、应激的后果110

二、应激的医学后果110

第六节应激的管理112

一、概述112

二、应激的管理的切入点113

三、应激易感模型115

四、系统的应激管理方案117

第七章心身疾病118

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118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118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120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122

第二节常见心身疾病123

一、原发性高血压123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4

三、雷诺病126

四、糖尿病127

五、哮喘129

六、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胃肠病130

七、经前期情绪障碍131

八、神经性皮炎132

九、肿瘤及其心理问题133

第八章异常心理135

第一节异常心理概述135

一、异常心理的概念135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和判别135

三、异常心理的分类137

第二节常见的异常心理138

一、焦虑障碍138

二、抑郁障碍139

三、躯体形式障碍140

四、人格障碍140

五、睡眠障碍142

六、进食障碍143

第九章健康行为144

第一节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144

一、健康行为和危险行为144

二、健康信念及其影响因素145

三、行为转变的理论146

第二节吸烟、酗酒和网络成瘾149

一、吸烟149

二、酗酒150

三、网络成瘾151

第三节饮食、锻炼与肥胖152

一、饮食152

二、锻炼153

三、肥胖154

第四节性行为与艾滋病预防155

一、性行为和安全性行为155

二、艾滋病预防156

第十章病人心理158

第一节病人心理概述158

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158

二、病人的求医与遵医行为160

三、病人的心理需要162

第二节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与基本干预方法162

一、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163

二、病人心理问题的基本干预方法164

第三节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164

一、不同病期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165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166

三、手术病人心理特征及干预167

四、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168

五、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170

六、医疗美容领域受术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170

七、基因技术应用中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171

第十一章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173

第一节医患关系173

一、医患关系概述173

二、医患关系的类型175

三、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176

第二节医患沟通178

一、医患沟通概述178

二、医患沟通的功能179

三、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180

四、医患沟通的基本方法181

第三节我国的医患关系182

一、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183

二、我国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183

三、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分析184

四、不同理论背景下紧张医患关系分析184

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策略185

第十二章心理干预总论187

第一节心理干预187

一、概念187

二、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式187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189

第二节心理治疗190

一、概述190

二、心理治疗的范围192

三、心理治疗基本过程和原则193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195

第十三章心理干预各论197

第一节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197

一、经典精神分析治疗197

二、客体关系取向的心理治疗199

第二节行为疗法200

一、概况200

二、方法201

三、适应证和评价205

第三节认知疗法206

一、概况206

二、方法209

三、适应证和评价213

第四节以人为中心疗法214

一、概况214

二、方法214

三、适应证和评价216

第五节森田疗法216

一、概况216

二、方法217

三、适应证和评价218

第六节暗示和催眠疗法218

一、暗示疗法218

二、催眠疗法219

第七节家庭治疗220

一、概况220

二、方法222

三、适应证和评价224

第八节团体治疗225

一、概况225

二、方法226

三、适应证和评价227

第九节正念疗法227

一、概况227

二、方法229

三、适应证和评价231

第十节危机干预232

一、概况232

二、方法232

三、适应证和评价234

第十一节其他疗法234

一、积极心理干预234

二、人际心理治疗236

三、艺术疗法238

第十二节临床心理会诊服务239

一、概况239

二、方法240

三、适应证和评价242

参考文献24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45

本书测试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