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读书之外

读书之外

  • 字数: 26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王红雨 著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255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红雨著的这本《读书之外(近代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以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的互动与融合作为研究视角,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作为发现问题的工具,以历史文献与社会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作为研究问题的方法,从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出发,将学生的课余生活视为一场由国家、学校、社会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精彩演出,分别探讨了在近代国家教育宗旨映射下,作为“演出布景”存在的学生时间管理、作为“形象塑造”存在的女学生服饰管理、作为“前台表演”存在的学生仪式管理以及作为“后台自我”存在的具体学生课外活动,从而展现出在西方启蒙与国家主义两大时代主题下,近代学校力图塑造“国民”与学生努力生成“自我”的艰难、多姿历程。
作者简介
王红雨,女,1987年出生,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201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讲师。主要关注问题为“教育与人的现代化”,涉及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等多个方向。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全部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来源期刊《教育学文摘》与《科学技术哲学》全文转载。曾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目标体系研究”(12BKS07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职业发展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研究”(15ZJD043)等重量项目的研究。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与研究取向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取向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相遇在历史与现实中:近代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溯源
二 怎样的课余生活?近代学生课余生活研究的对象与元素
三 如何书写课余生活?近代学生课余生活研究的呈现
四 本书对前人研究的借鉴与突破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 近代
二 学生
三 课余生活
四 管理
第四节 研究视角: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的互动与融合
第五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基础
二 研究方法
第六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
第一章 臣民、国民与党民:近代教育宗旨中人之形象变迁
第一节 晚清教育宗旨:“臣民”的挽歌
一 晚清时期教育宗旨流变
二 “臣民”的延续:晚清教育宗旨中的“人”
第二节 民国初年教育宗旨:“个人”的隐现与“国民”的形成
一 民国初年教育宗旨流变
二 “个人”的隐现与“国民”的形成:民初教育宗旨中的“人”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宗旨:“党民”之初现与“臣民”之变形
一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宗旨流变
二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宗旨:“党民”之初现与“臣民”之变形
第二章 “布景”的观察:“准确化”的学校时间管理变迁
第一节 作为布景的学校时间
一 什么是学校时间?
二 作为“布景”存在的学校时间
第二节 学期制度的推行:学校时间的初次分割
一 学期制度的初步引进
二 学期制度的官方推行
三 关于学期的论争:“减少假期,缩短学年”
第三节 星期与钟点:学校时间的再次细化
一 星期制度的出现
二 精准“钟点”的二次分割
第四节 请假制度:学校时间的边界控制
一 请假理由的约束
二 请假流程的管理
三 请假制度中的奖惩方式
第五节 乡村学校的模糊时间:对于精细学校时间的抵制
一 乡间学校对学期制度的抵制
二 乡间学校对星期与钟点的抵制
三 抵制的背后:农业时间与世界时间的距离
第三章 “形象”的管理:社会性别建构中的女学生服饰管理
第一节 谁在塑造?近代女性角色期待之生成
一 男性塑造下的女性角色
二 国家权力塑造下的女性角色
三 自我塑造下的女性角色
第二节 传统男性审美的破裂:清末女学生服饰风格的初步转变
一 传统男性视角下的女子服饰
二 清末女学生着装风格转变之一:贴身短衣的明快之风
三 清末女学生着装风格转变之二:黑白两色的朴素之风
四 清末女学生着装风格转变之三:去除配饰的简约之风
第三节 国家审美的言说:“国女”话语中的女学生服饰
一 教育界中之“国女”
二 女学生着装中“国货”之端倪
三 女学生着装中“国货”之制度化
四 女学生着装中“国货”之内在激发
第四节 女性自我的觉醒:女学生对“英雌”的极力模仿
一 “英雌”之出现
二 “英雌”之形象:女扮男装的服饰风格
三 “英雌”之行动:为革命而献身
第四章 “前台”的表演:层次分离中的学校仪式转变
第一节 国家仪式的初现:万寿圣节中的仪式操演
一 国家仪式的兴起
二 万寿圣节:国家仪式的初现
第二节 国家仪式党派化:纪念周中的仪式操演
一 作为制度仪式的纪念周
二 仪式操演:学校场域内的纪念周
三 仪式背后:学生对于纪念周的反思
第三节 国家仪式外的学生解放:近代师生礼仪的变迁
一 师道尊严的式微:跪拜礼的废除
二 平等关系的开始:鞠躬礼的兴起
三 幼者的反哺:童子军的礼仪及活动
第五章 “后台”的自我:丰富自由的学生课外活动
第一节 作为“读书人”的学生课外学习活动
一 丰富多元:课外学习形式
二 旧知与新学:课外学习内容
第二节 作为“社会人”的学生课余服务生活
一 开展社会调查
二 推广农业技术
三 进行扫盲与知识普及活动
四 组织卫生宣讲队和诊疗室
第三节 作为“国家人”的学生课余政治生活
一 学生政治运动之肇始:保满铁路与拒签《二十一条》
二 学生政治运动之很好:五四运动
三 学生政治运动之余波:五卅运动与“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
第四节 作为“自由人”的学生课余休闲生活
一 体育活动
二 音乐活动
三 话剧
四 其他消遣活动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